首頁
影片
頻道
食衣住行
全部
11265
DIY
601
衣著
135
妝扮
376
車
1960
房屋
668
社會
1459
政論
110
美食
2571
烹飪
2543
新聞
206
環保
187
點心
449
休閒娛樂
全部
34944
ASMR
99
小說
1160
戶外
450
日常
2116
卡通
405
民俗
727
休閒
423
收藏
176
明星
2870
玩具
389
美女
400
音樂
3145
旅遊
585
神秘
519
配音
244
偶戲
225
動漫
2767
開箱
315
新奇
453
運動
1131
遊戲
3869
電視劇
4364
電影
2215
漫畫
409
綜藝
2359
劇場
378
廣播
238
趣味
1387
寵物
482
魔術
644
教學知識
全部
18427
3C
587
人物
208
人際
55
心靈
763
文化
660
文學
465
生物
107
地理
282
宇宙
338
兒童
181
兩性
608
命理
522
宗教
1463
法律
185
知識
598
科學
623
軍武
660
財經
2083
健康
1903
動物
570
教育
1147
軟體
546
植物
63
園藝
708
演講
128
綜合
640
歷史
996
職場
214
雜談
369
藝術
435
攝影
320
我要推薦
回上一頁
年賺過億!寺廟經濟!中國人的「心靈庇護所」,變成了最大「銷金窟」!釋永信只是冰山一角,這才是最賺錢的生意!信仰「批發」,「上香代替上進」?傳統信仰淪為商業化的犧牲品?
3,500
2025-08-06
63
長江研報
佛門本是清凈之地,近日卻撞上了輿論風口。少林寺管理處發表通告,稱方丈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挪用侵占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等,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少林寺與釋永信方丈的爭議卻是由來已久,本該青燈古佛六根清凈的大師,卻在紅塵中築起商業高塔。 隨著「釋永信被帶走調查」消息持續發酵,再看少林寺的商業化版圖,反倒覺得越發迷霧重重,在這當中,到底又有幾分禪意,幾分銅臭。 從3.6億門票分成到全球IP運營,從淘寶網店到直播帶貨,甚至跨界地產與酒旅。 當禪意遇上銅臭,這座千年古剎如何在"出世"與"入世"間平衡?商業化的少林寺,究竟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還是資本裹挾下的信仰迷失? 在工作和進取之間選擇上香,年輕人湧入寺廟揣著彩票現場開獎,雍和宮4萬人徹夜排隊爭頭香。寺廟年入超3000萬,靈隱寺門票年收3.6億,靜安寺一尊佛像賣1.98萬,玉佛寺投出...
說明
佛門本是清凈之地,近日卻撞上了輿論風口。少林寺管理處發表通告,稱方丈釋永信涉嫌刑事犯罪,包括挪用侵占寺院資產、嚴重違反佛教戒律等,正在接受多部門聯合調查。 少林寺與釋永信方丈的爭議卻是由來已久,本該青燈古佛六根清凈的大師,卻在紅塵中築起商業高塔。 隨著「釋永信被帶走調查」消息持續發酵,再看少林寺的商業化版圖,反倒覺得越發迷霧重重,在這當中,到底又有幾分禪意,幾分銅臭。 從3.6億門票分成到全球IP運營,從淘寶網店到直播帶貨,甚至跨界地產與酒旅。 當禪意遇上銅臭,這座千年古剎如何在"出世"與"入世"間平衡?商業化的少林寺,究竟是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還是資本裹挾下的信仰迷失? 在工作和進取之間選擇上香,年輕人湧入寺廟揣著彩票現場開獎,雍和宮4萬人徹夜排隊爭頭香。寺廟年入超3000萬,靈隱寺門票年收3.6億,靜安寺一尊佛像賣1.98萬,玉佛寺投出「餓了麽」。 從南北朝寺廟當「大地主」到如今跨界賣咖啡奶茶,千億級市場背後,信仰與商業化的角力從未停歇。 具有低成本、高復購率和高門檻的特點的「寺廟經濟」,如今隨著文旅產業逐漸成為一本萬利的特殊商業模式,已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現存寺廟有3萬多座,絕大部分都已商業化,主要集中於北上廣以及江浙等城市中,而上述地區的寺廟營收過億的不在少數。城市裏的「寺廟經濟」到底有多厲害? 1982年,電影《少林寺》火遍全國,還未成為少林寺方丈的釋永信,已經嗅到了其中的商機。 《少林寺》帶火了少林功夫,懷揣著功夫夢的少年湧向了嵩山少林。但此時門票經營權還不在少林寺手中,是釋永信陪著他的師傅遠行鄭州北京,親自收回門票經營權的。 1987年,釋永信的師傅行正方丈圓寂,釋永信成為了少林寺住持,開始進一步推動少林寺的商業化。釋永信曾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和尚也要吃飯,這是他力推少林寺商業化的初衷,並不是為了享受或炫耀,而是維持基本生活。 釋永信對佛法的覺悟高不高不好說,但商業觸覺確實靈敏。早在2012年時,釋永信就表達了對少林文化傳承的擔憂,他認為「面對商業化大潮,你不化它,它就必然化你。」 在這之後,少林寺不單單是老百姓對佛教的信仰,是鄭州嵩山的知名景點,還是一個逐步邁向全球的知名IP,伴隨著早已沖破山門的商業版圖。 少林寺最賺錢的當數門票收入。少林寺和嵩山少林景區是兩個獨立運營的主體,前者是宗教場所,後者是旅遊企業,雙方共同運營景區門票。據悉,門票分成比例是少林寺占30%,其余70%由政府及運營方分享。 根據嵩山旅遊部門數據,2017年景區門票收入達到3.5億元。目前,少林景區全價門票80元/人,少林索道往返票為100元/人,少林景區+功夫天下秀為238元/人。 如果遊客想要盡興地遊覽,人均消費大約在300元左右,按少林寺景區去年300-400萬人次的遊客量峰值來計算,票務收入規模可高達12億元,少林寺能分到3.6億元左右。 除了門票,香火與功德箱歷來是少林寺的「第二現金流」。參考普陀山旗下吉祥香業,其在2019年的銷售額就達3200萬元,少林寺的香油錢恐怕也只多不少。 不過,像景區門票、香火錢等宗教性收入,寺廟一般都會跟多方進行分配。只有經營性收入才是歸寺院自主支配,少林寺的商業版圖也遠比想象中龐大。 2008年,釋永信成立河南少林無形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其是少林寺商業帝國的「心臟」,負責少林寺IP的孵化和授權。此外,少林寺旗下還有包括河南少林寺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多家關聯企業,投資版圖覆蓋文化、旅遊、投資、房地產開發等領域。 少林寺商業布局的高明,在於其把玄而又玄的禪機拆解成人人可觸、即買即用的生活符號,手串是「禪」,素餅是「禪」,連一瓶礦泉水也能喝出「頓悟」的味道。 早在2008年,少林寺就在淘寶開設了官方網店「少林歡喜地」,出售各類文創商品和開光法器,2020年的銷售額達到2300萬元。 近年,少林寺意識到私域運營的重要性,開始將食品、大健康、香道茶藝等周邊產品放到旗下的「少林」APP中進行銷售。2021年,少林寺正式入駐抖音,釋永信的直播帶貨首秀更創下500萬元銷售額。 除了有形產品之外,釋永信還將少林IP註入到影視與演出中,包括冠名影視節目、網絡遊戲等;少林寺還深諳知識產權運營之道,僅商標就註冊了超700個,涵蓋方便食品、燈具、飼料等不同類型的產品。 不僅如此,少林寺也嘗試跨界還進軍地產和酒旅,比如在2022年拍下鄭東一宗商業用地,計劃開發「少林文化產業園」;2015年,斥資約2040.5萬元人民幣拿下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地塊,計劃新建禪修中心。 少林寺還非常懂得如何滿足消費者的情緒價值,開設了999元兩天的周末禪修班,298元一節的武術體驗課……少林寺的賺錢路子,比十八般武藝還多。 別人虧損我賺錢?當清修古剎變成商業帝國,矛盾也越發凸顯。特別是在當下熱門旅遊景點紛紛喊「虧損」的背景下,寺廟商業化背後的水到底有多深,才是老百姓更關註的問題。 峨眉山、九華山這些知名寺廟,年收入動不動就幾個億,凈利潤也相當可觀。遊客量、增長率更是一路往上躥,寺廟經濟規模都達到800-900億了。這時候有人跳出來說,寺廟成了斂財堡壘,是官員、商人擡起來的,老百姓因為日子難、害怕災禍,就舍財免災,地方政府也把寺廟當搖錢樹。 疫情之後,中國旅遊產業全面復蘇,可大部分傳統景區卻陷入了「遊客越多虧損越甚」的怪圈。2024年,中國A級景區實現旅遊收入約4700億元,較2023同比增長15.51%。 但據不完全統計,在超50家4A級景區上市旅企中,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2024年,張家界旅遊集團凈虧損5.82億元,過去5年累計虧損13億元;桂林旅遊公司歸母凈虧損2.04億元,創下歷史新高;華僑城去年凈虧損更高達86.62億元。 這些熱門景點為何會年年賠錢。首先,大部分景區都是「旺丁不旺財」。目前,大部分景區的收入大頭都是門票收入,占60%以上。 但過去一年,為了刺激文旅消費以及當地酒旅餐飲等配套旅遊服務,各地政府紛紛出臺了景區免門票活動,如此一來,景區遊客接待量看似漲了,但收入卻反而下降了。 其次,景區開發往往需要大量的投資。比如張家界景區之所以持續虧損,正是因為其對大庸古城的開發投入高達20多億元,但這種「人造古城」景點近年來也越來越同質化,消費者已經屢見不鮮,很難再為此而買單。 最後,如今「特種兵式旅遊」越發流行,大部分消費者僅僅只是在景區拍個照打卡就撤退,消費卻相對較少,這也使得景區原本期望通過遊客消費來增加收入的計劃受到影響。 未來中國景區的「二八效應」將會越趨明顯,20%的頭部景區會吃掉市場上80%的流量和收入,部分景區越是沒有人氣,越是沒有能力革新,就越是會被市場淘汰。 可寺廟景區卻顯示出不一樣的韌性。以上市公司峨眉山A為例,其近年業績也高度承壓,景區也積極開發演藝、研學旅遊等新興產業,可惜效果並不明顯,其花大力氣開發的演藝業務《只有峨眉山》自2019年運營以來從未盈利;茶葉業務收入占比一直較小。 但即便如此,峨眉山景區去年旅遊門票業務仍同比增長1.2%,歸母凈利潤達到2.346億元,同比上升3.08%。值得一提的是,其近九成營收依然來自門票、索道和酒店這幾項傳統業務。 香火經濟才是寺廟景區真正的護城河。自2023年起,佛教文化類景區的門票預訂量呈現爆發式增長,同比漲幅高達310%。 值得關註的是,城市中的年輕人正成為寺廟文化熱潮的中堅力量,其中95後和00後所占比例高達50%。 「在工作和進取之間選擇上香」雖然是一句戲謔之言,但年輕人紛紛主動前往寺廟,這已經是一個不爭事實。 這句話看似是調侃,實則表明了年輕消費者越來越信任「玄學」的風向。 在這背後,是當代年輕人面對工作、生活、學業等方面的不確定性時,希望通過上香、祈福、拜神來緩解焦慮和壓力,與其說這是一種宗教信仰,倒不如說是一種情緒價值。 他們成長在互聯網飛速發展的時代,信息爆炸讓他們接收的內容繁雜多樣,面對生活的不確定性,焦慮感常常湧上心頭。 工作上,996的壓力、職業發展的瓶頸;生活中,高房價、快節奏的生活方式,都讓他們渴望找到一個能讓心靈得到片刻寧靜的地方。 寺廟,恰好滿足了他們的這種需求。在這裏,他們可以暫時拋開外界的喧囂,尋找內心的平和。 同時,年輕人熱愛社交分享,寺廟裏獨特的氛圍和充滿儀式感的活動,都成為他們在社交平臺上分享的好素材,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 在心理學中,這被稱為「補償性控製理論」,當消費者面臨著日漸失控的工作生活壓力、婚戀焦慮時,人們更願意通過宗教力量來增強自己對生活的控製感,包括購買禦守、手串等更擁有具象化符號的宗教力量,來獲得心理安慰。 除了宣泄壓力、獲得精神寄托之外,消費者對寺廟文化的獵奇、跟風,也把它推成了流量時代的「社交貨幣」。 #少林寺#寺廟經濟#釋永信
05:57
【普發現金真相】沈富雄怒嗆「黨之將傾必有妖孽」!不排富?全民一起當冤大頭!民進黨內部揭露債政真相曝光一萬塊的糖衣毒藥?從高端黑箱到債政普發!執政黨掏空台灣的三步棋卓榮泰的慷慨,誰來買單?
10:33
沒希望了...紐西蘭奶的天價就是零關稅價錢!難怪今年不用降價!鮮奶牛奶鮮乳紐西蘭保久乳進口奶國產奶液態乳
11:05
兩岸救災的巨大差異,你怎麼看? #可看大陸網友留言對解放軍的想法
02:22
主持人鄭弘儀質疑國民黨,為何要讓一個前科犯當總召#shorts
47:33
盧正遭嚴刑逼供的31小時「槍決前仍喊我沒殺人」!?被「痛毆肚子+禁食」親姊淚訴:警察欺騙我們!《重案組》@ebcOhMyGod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