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譬如水】 六數法要 融會心源|六疑(二) & 六數總結 - 第190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623

1,748
2025-06-22
94
大愛電視TzuChiDaAiVideo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六疑(二) & 六數總結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很重要,人與人之間,若互相不相信,也無法成就什麼事,何況我們要如何成長慧命?選擇法門很重要。 無論你是要從哪個宗教入門,也要以智慧去選擇,既然選擇了,相信了,就不要再有疑心。 出世間法是這樣,就算世間法也是一樣。世間法就是人與人,人與人若沒有信的互動,彼此之間有了疑心,這樣要互相相處也很困難。所以說疑就是煩惱,很多的煩惱,就是從這個疑而發生。 所以我們昨天說過: 02:3...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六疑(二) & 六數總結 信為道源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根。信心很重要,人與人之間,若互相不相信,也無法成就什麼事,何況我們要如何成長慧命?選擇法門很重要。 無論你是要從哪個宗教入門,也要以智慧去選擇,既然選擇了,相信了,就不要再有疑心。 出世間法是這樣,就算世間法也是一樣。世間法就是人與人,人與人若沒有信的互動,彼此之間有了疑心,這樣要互相相處也很困難。所以說疑就是煩惱,很多的煩惱,就是從這個疑而發生。 所以我們昨天說過: 02:35 迷心背理 於正法猶豫不決 不能深信 是名疑結 我們過去也常說,學佛,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八正道,也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行門。所以我們不能有疑,凡是正法,我們要信受奉行。 所以文中就說:「世間法尚懷疑惑,於出世間法其疑尤甚。」在世間法中,我們就已經這個也懷疑、那個也懷疑了。在一個家庭中,父母懷疑、兄弟姊妹懷疑、姑姨伯叔懷疑,親戚朋友懷疑,一個家族裡,有了一個疑字,家族就會很亂,無法和睦,如何成為家族? 家族都無法互相相信,在鄰居、社區,再大的是社會,更大的是國家,這種民與民之間互相懷疑,那就是社會亂、社區亂,鄰居與鄰居之間亂,這種新聞每天都在產生。所以說來這個疑字,在世間法就有疑惑煩惱了,何況在正法,所以我們還是要記住,我們若是有了疑,那就是「以妄亂真」,疑就是妄,因為不實在的事才叫做疑,不實在的事就會亂了真。這裡所說的真,真理、真如,我們的本性。 就是因為受了妄的煩惱,亂了我們的真如本性,不正確的事亂了真理,所以「以妄亂真、以邪亂正,顛倒是非」。這大家應該都能清楚。因為這樣,他就會造很多罪! 06:13 於世間法尚懷疑惑 於出世法其疑尤甚 或以妄亂真 以邪亂正、顛倒是非 我們應該還記得,這段這麼長的時間,我們在六數的六之中,有這麼多的東西: 06:40 (懺文) 或因六根造一切罪 或因六識造一切罪 或因六想造一切罪 或因六受造一切罪 或因六行造一切罪 或因六愛造一切罪 或因六疑造一切罪 這些罪都是在我們人,不經意之間就做出來了,這個不經意,是一點點的煩惱所引起。我們已經用很長的時間,來解釋這些名相了。這些名相都是從,一念無明生三細,所以才會生出很多,境界為緣長出了六粗。 07:50 六粗: 眾生緣現相之境界 生起的六種迷相 即智相、相續相、執取相 計名字相、起業相、業繫苦相 六粗,六種很粗重的煩惱,有幾種的六種呢?很多!這只不過是指出我們平時,在日常生活,容易和我們生活中的動作,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舉出這幾種,和大家分享,來解釋人的心態。 倒底像這麼多,這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無始以來。我們不知道從什麼時候,一念無明起,所以我們的六粗的煩惱產生了,生生世世、重重疊疊,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這些業力的牽引,一生牽引過一生,一生再牽引過一生,業愈積愈多,愈積愈厚。 所以在大自然的境界,隨著眾生的業,愈造愈多,愈積愈大,所以變成眾生共業。眾生一共業,天地就四大不調,那種摧毀性的災難,隨著眾生的共業而來。 所以我們現在,在這個時代,就是佛法說的壞劫,也就是長時間的累積,到現在地球在破壞中,所以叫做壞的時間。這個時代裡,這也是由很長的時間累積而來的。 我們人也是一樣,幾生幾世很長的時間一直累積,人與人的恩怨仇恨,這種恩怨仇恨,不知道在前幾世幾世,就一直恩怨仇恨累積下來的。所以現在我們能看到,社會新聞這樣報導,一些青少年在路上行走,什麼都沒做,只是回頭多瞄一眼,這樣就會惹來殺身之禍,這不是業力的牽引嗎? 業力若是現前,逃也逃不過。看看釋迦佛的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連,他在過去生當中造了殺業。因為他有一世,就是在海邊捕魚的人,一張網撒下去,收回來就是無數的生命,這些生命在水中,悠哉悠哉地生活,魚水調和,就只是一張網丟出去拉回來,開始無數的生命掙扎受苦,最後命休了,這就是業。 這種殺業,在無數、無數生之前所做的,他就要生生世世,不斷受報、受報,一直到最後,他在佛的時代是最後的受報。所以他也知道,這回出去可能無法再回來了,就來向佛陀告假。佛陀也是用慈祥,慈眼看目犍連離開他的身邊,往前走去。 當時還有其他人也有神通,知道目犍連現在如果出去,這樣還能再平安回來嗎?問佛陀,佛就嘆一口氣說:「業如須彌山,不可轉!」 弟子就對佛說:「以佛的大神通,難道無法轉嗎?」 佛陀說:「我也有不能之處,我無法轉眾生的業。所以眾生有業要自受,我只是能為眾生開一條道路,所以有了業就要受,不過,重業會輕受,或是多生的業能一生受。所以目犍連這一生中,就是多生的罪業,能在這裡一生受盡。」 果然,目犍連已經往前走,到了一座山下,在那裡打坐,外道教的人看到目犍連,就從山頂把一顆石頭推下去,目犍連就被那顆大石頭,砸成肉醬,整個粉身碎骨。 所以說來,業,都是多生累積,很多生中不斷累積過來的。 才常常和大家說,不要我想要做什麼就做什麼,要做什麼事一定要有道理。明明是不對的事,偏偏要去做,苦難來時就要甘願受了,若是不甘願,就是苦中再加苦。那種冤冤相報無了時,這樣又要怎麼辦?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顧很微細處,那念無明是很微細的。所以說一念無明生三細。 這三細貪、瞋、癡,這三種心念很微細,你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到,都是在人的心、觀念、習氣。這種心念、觀念、習氣,造成外面的境界六根對六塵,六根對六塵,它就引出了六識,意識去緣、去分別,意識分別外面的境界之後,離開了境界,還不斷在想、在想。 你看,相在心的上面,就是離開境界之後,相沒有離開我們的心,所以六想。再來,六想不斷有內心的感受,不論是心中的煩惱,加上境界的感受,他就會造很多的業。這都是會造業的名相。 至於六行,六行,我們之前用了很長的時間,等於是五十幾個名相,已經向大家解釋了,這是佛菩薩之行,這就是正道。但是假使一線之差,變成外道六行。若是外道六行,儘管你修行修得很辛苦,但是不正確的修行,造成此生身心的折磨之外,就算來生來世還是在邪道中。所以這也是會造一切罪。 尤其是六愛,六愛就是來自六根、六塵。六疑也是一樣,在這兩天中,我們都已經說過了。 19:28 (懺文) 如是等煩惱 無量無邊 惱亂六道 一切眾生 各位,前面說過的這些六數,除了佛菩薩的六行以外,我們若是偏向外道六行,你想,這都是煩惱!這些煩惱,令我們產生無量無邊,不只是惱亂人道,是惱亂六道。天、人、地獄、餓鬼、畜生,當然其中就有阿修羅,那叫做六道。所以六道中,就是因為那念無明煩惱,所以在六道中惱亂。 20:35 (懺文) 一切眾生 今日慚愧發露 皆悉懺悔 我們應該要慚愧,我們要發露懺悔。各位,我們前面說過的那麼多的名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我們有沒有犯了這些事?絕對是有。如果有,我們要趕緊慚愧,我們慚己愧人,慚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聽了這麼多法,我們還無法吸收?為什麼我們學了這麼多規矩,怎麼規矩還不能守好? 別人已經向前精進了,聞一十悟,我們怎麼聞十,連一樣都還不瞭解呢?不口是不瞭解,還以為我已經懂得很多了。 像這種貪、瞋、癡、慢、疑,這種我們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犯?如果有,要趕緊發露,趕緊發露,發露,就要懺悔。 所以法譬如水,我們若是能懺悔,就像法在洗我們的心一樣。我們聽到的法,凡是聽到就趕緊改,這就是法水洗身,這就是法水在讓我們懺悔,就像懺悔一樣! 所以法譬如水,我們不能一犯再犯,我執如果太強,要懺悔就很困難了。 各位,但願大家修行要真的知福惜福,所以在福中,我們要趕緊用心,自己自愛、愛人,再造福,福慧要雙修。 光是說造福,但是都沒有智慧也不行。所以我們要懺悔清淨,我們的本性真如才會發亮。所以請各位要時時多用心! #靜思晨語
22:56
2025春季佛七【拜佛08】法藏和尚
21:52
2024報恩佛七(過堂03)
52:41
桔sir同理講《211講~未來將如何》未世預言進行中!│民攻打民!國攻打國!《 打仗風聲何來!人沒了愛心!》20250629
00:40
2025佛誕祈福浴佛大典|浴佛篇|精華版播出時間
33:48
報到日晚課春季法華七2025-4-19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