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無印良品!閉店大清倉!連關22家店,MUJI真的不行了麽?「日系白月光」失色!遭遇十面埋伏,慘被中產拋棄!徹底賣不動了!

1.37萬
2025-08-27
178
長江研報
無印良品,這個曾經讓無數消費者心動的日本品牌,近年來卻頻頻陷入困境。在全球範圍內,無印良品面臨著虧損、破產、閉店、退市等嚴重的危機。 在中國這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無印良品也遭遇了營收增長乏力、產品質量下滑、顧客流失等問題。 8月的北京世茂工三商場,午後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走廊,卻照不亮MUJI無印良品門店裏的幾分冷清。淡灰色閉店通知貼在玻璃門上,「8月31日終止營業」的黑色字體,在店內暖黃燈光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 無印良品閉店的場景並非孤例:北京國瑞城店的「最後營業周」提示、上海正大樂城店清空的貨架、長沙泊富廣場店摘下的「MUJI」燈箱,曾經占據城市核心商圈的極簡風門店,正悄然從一個個商業體中退場。 一張張閉店通知悄然貼上玻璃門,宣告著這家日系零售巨頭的收縮與掙紮。高價標簽下的質量爭議、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以及持續多年的降價自救,都讓無印良品的...
無印良品,這個曾經讓無數消費者心動的日本品牌,近年來卻頻頻陷入困境。在全球範圍內,無印良品面臨著虧損、破產、閉店、退市等嚴重的危機。 在中國這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無印良品也遭遇了營收增長乏力、產品質量下滑、顧客流失等問題。 8月的北京世茂工三商場,午後陽光透過玻璃穹頂灑在走廊,卻照不亮MUJI無印良品門店裏的幾分冷清。淡灰色閉店通知貼在玻璃門上,「8月31日終止營業」的黑色字體,在店內暖黃燈光映襯下顯得格外刺眼。 無印良品閉店的場景並非孤例:北京國瑞城店的「最後營業周」提示、上海正大樂城店清空的貨架、長沙泊富廣場店摘下的「MUJI」燈箱,曾經占據城市核心商圈的極簡風門店,正悄然從一個個商業體中退場。 一張張閉店通知悄然貼上玻璃門,宣告著這家日系零售巨頭的收縮與掙紮。高價標簽下的質量爭議、本土品牌的強勢崛起,以及持續多年的降價自救,都讓無印良品的光環逐漸褪色。 你有多久沒逛過無印良品了? 曾幾何時,主打設計美學和極簡主義的無印良品是無數中產群體的心頭好,無論服裝還是日用品,購買無印良品的產品一度被視為擁有全新的生活方式。 就是這樣一個在外界看來相當克製的生活美學品牌,過去幾年在國內市場的發展多少顯得有些步履維艱。被消費者吐槽性價比太低、產品質量差、可選擇的平替品牌多,有關「為什麽大家不買無印良品」的話題也多次登上微博熱搜。 如今的消費者,選擇太多了。除了老對手名創優品、網易嚴選,還有各種新興品牌層出不窮。想重新贏得消費者的心,無印良品得拿出點真本事才行。 產品創新、性價比、質量控製,哪一樣都不能少。更重要的是,得找準自己的定位。繼續走高端路線?還是放下身段,回歸平價?這可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如今的無印良品真的只剩下「貴」了嗎?接下來會怎麽走?它還能在中國市場翻盤嗎? 無印良品創立於1980年,品牌名的中文解釋為「沒有品牌的好產品」,在日本主要以低價為核心賣點。 改善工序和簡化包裝為無印良品的低價策略提供支持,產品一上市很快就在日本國內受到廣泛追捧,以至於在路邊的便利店都能經常看到無印良品的身影。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設了首家門店,以獨特的設計風格引起的轟動,逐漸形成了「MUJI風」。這家門店以日本設計師原研哉的「空」和「白」為設計理念,通過「無顯著品牌標識」但獨具特色的款式,創造了一種當時獨一無二的風格。 上海一家無印良品門店開業時盛況空前。對於習慣了華麗、繁復家居和日用品設計的中國人來說,無印良品所倡導的樸素踏實、深度關註細節的設計風格猶如一股清流,迅速吸引了中產階級和年輕追隨者。 起初國內消費市場還處在爬坡階段,隨著消費升級趨勢的到來,無印良品抓住機會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家門店的速度進行瘋狂擴張,2014~2016年無印良品的中國銷售額增長率分別達到了14.3%、14.5%和45.7%,到2019年底時已經在國內開出了250多家門店,占據到全球門店總數的半壁江山。 截止到2024年8月,無印良品在國內的門店總數超過400家,中國市場也是除了日本本土之外的第二大營收支柱。 和在日本走低價路線不同,無印良品在國內的核心受眾主要是中產階級。 除了價格因素,無印良品所倡導的極簡主義、日式美學等全新生活方式受到很多追求生活格調的年輕人追捧,再加上線下門店主要開在各大城市核心商圈,無印良品在國內市場迅速走紅,成為無數中產階級在購買服裝或各種生活用品時必逛的門店之一。 最經典的案例莫過於在無印良品線下門店所購買的襪子,和很多120度角的產品不同,無印良品的襪子被做成了90度垂直角,穿鞋之後更能夠提升其舒適度。再比如日常使用的餐具和不用區分左右腳的拖鞋等,無印良品在細節方面顯得相當實用,小紅書等社媒平臺上不乏消費者對其的贊美之詞。 除了極簡主義和設計美學外,無印良品能夠吸引眾多中產群體購買的原因還在於原材料端的細心。 為了始終踐行環保理念,無印良品的產品通常直接選擇使用不需要染色的天然材料,如特氟隆、PVC等常見的日用品原材料都不會出現在無印良品的產品中。這種方式不僅契合無印良品的極簡主義,也能夠進一步降低成本。 如此一來,再加上對消費者的關註和令人身心愉悅的購物體驗,無印良品最終成為了中產階級全新生活方式的代表品牌。 良品失衡 據網友曬出門店張貼的「閉店通知」顯示,閉店時間2025年8月31日,退換貨服務請往MUJI北京世貿天階店,「很遺憾通知大家,MUJI世茂工三店即將關閉,由此給您造成的不便,敬請諒解。我們在這個城市還設有34家門店,誠意邀請您到店選購。」 目前,店內當季商品普遍6到8折促銷,還有閉店特惠,指定款服裝折扣商品現有折扣基礎上再享2件及以上10%折扣。 一位店員表示,「一開始這邊挺盈利的,但後來不那麽盈利了,加上三裏屯那邊新開了一家店,兩家離得太近互相影響,公司就決定關閉我們這家了。」 無印良品世茂工三店與三裏屯太古裏店直線距離僅有幾百米,步行十分鐘就可抵達。 除了世茂工三店即將閉店以外,據不完全統計,近幾個月包含北京國瑞城店、浙江寧波海曙印象城、上海浦江歡樂頌店、上海正大樂城店、濟南振華店、長沙泊富廣場店、蘇州泰華店等多家無印良品門店宣布閉店。 對於關店情況,無印良品方面對媒體表示,「個別的閉店只是MUJI基於經營效率進行的正常調整,面對部分商圈人流下降的挑戰,MUJI會對經營效益不佳的門店做出取舍。MUJI中國目前堅持每年開40家左右門店,3月1日至今MUJI新開了15家店鋪。」 「這價格標的怕不是日幣吧?」在社交平臺上,不少人對著無印良品的價簽犯嘀咕。 無印良品的產品從服飾到生活雜貨、食品乃至家居領域,幾乎涵蓋生活方方面面。但定價總讓人忍不住琢磨。 一把絲瓜瓤要32元,一支筆芯4元,一個羽毛球25元。有人吐槽:「明明都是中國製造,怎麽定價還不低?」 更誇張的是,一把指甲鉗標價42元。一個看起來很普通的碗,能賣到95元。 有人甚至調侃:「到底是我太窮,還是無印良品太貴?」曾經,無印良品的崛起,藏著一段對消費需求的細膩觀察與精準回應。 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後,曾經追逐浮誇品牌、為溢價買單的消費者,慢慢收起了盲目,開始偏愛更理性、更實用的選擇,不再為虛名多花錢,只想要實實在在的好東西。 而無印良品,恰好踩中了這個時代的需求節點。它帶著「沒有多余品牌標識、卻有紮實品質、價格還親民」的核心主張走進市場,精準戳中了當時消費者的痛點,也由此慢慢站穩了腳跟。 進入中國時,無印良品一改日本「平民品牌」定位,主打中高端形象,契合了當時國內中產對品質生活的需求,逐漸成為他們的青睞之選,中國也隨之成為無印良品最大海外市場。 可市場從不會一直停在原地。 在中國市場,關於它的價格,這些年總能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更讓人在意的是,價格之外,質量問題也屢屢被提及,這或許比定價爭議更傷品牌根基。 有人分享過自己的經歷:買的MUJI行李箱,自己就用了兩次,把手就斷了。 還有人說,自己買過一條MUJI的褲子,穿了兩次都好好的,結果某天突然發現腰部兩側各破了一個洞,後來找客服,對方卻說過了售後期,最後只能自己認虧。 更日常的吐槽也有:有人昨天用MUJI不銹鋼盆拌餃子餡,才兩小時,包完餃子就發現盆掉漆了。 而因為產品問題,無印良品也沒少受處罰。 天眼查顯示,2016年至今,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涉13條行政處罰,其中多條涉及產品質量問題。 比如最近一次,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被罰款3萬余元。違法事實為其銷售不符合保障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標準和要求的不銹鋼剪刀、超聲波香薰機(加濕器),銷售未依法標註生產廠廠名和廠址的不銹鋼剪刀。 曾經靠「懂消費者」崛起的無印良品,如今似乎在「價格」和「質量」這兩件事上,漸漸離當初那批偏愛它的人遠了些。 #無印良品#閉店潮#中國經濟
06:23
假币终结者!男子买假币被骗,愤怒报警后当场被捕
16:14
朝鮮5000噸軍艦尷尬事故,首次下水失敗、軍艦沉沒的秘密、朝鮮的軍武野心「曉涵哥來了」
01:47
不是偶像的我們也有個偶像夢
21:34
一場鋌而走險的賭局!賴清德5大過!Taiwan’s troubles have just begun!
06:08
小伙骑车撞倒老人,被索要三万块赔偿,他竟选择以命抵债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