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片
頻道
食衣住行
全部
12494
DIY
616
衣著
174
妝扮
350
車
2409
房屋
657
社會
1260
政論
105
美食
3509
烹飪
2609
新聞
205
環保
194
點心
406
休閒娛樂
全部
42061
ASMR
245
小說
1253
戶外
446
日常
2764
卡通
391
民俗
992
休閒
444
收藏
260
明星
3610
玩具
487
美女
540
音樂
3587
旅遊
1051
神秘
476
配音
321
偶戲
303
動漫
3461
開箱
354
新奇
403
運動
1263
遊戲
4167
電視劇
5641
電影
2454
漫畫
582
綜藝
2939
劇場
546
廣播
327
趣味
1384
寵物
499
魔術
871
教學知識
全部
21635
3C
594
人物
329
人際
45
心靈
900
文化
869
文學
540
生物
115
地理
325
宇宙
447
兒童
246
兩性
866
命理
588
宗教
1738
法律
253
知識
639
科學
652
軍武
920
財經
2286
健康
2589
動物
683
教育
1463
軟體
717
植物
72
園藝
504
演講
108
綜合
627
歷史
1088
職場
208
雜談
399
藝術
467
攝影
358
我要推薦
回上一頁
破滅!暴利神話!香港鋪王!涼了!從280萬月租到門可羅雀!旺電輝煌變廢墟,鄧成波傳奇終落幕,囂張20年後徹底被時代淘汰!電腦城消亡記:昔日繁華何以不再?
3.04萬
2025-07-16
479
長江研報
旺電,香港曾經最牛的「電子印鈔機」——旺角電腦中心,徹底涼了。 34年前,這裏的鋪位比黃金還金貴,老板坐著收租280萬港幣/月,櫃臺擠得像春運火車站;34年後,滿墻「旺鋪招租」紅得刺眼,冷清到連腳步聲都有回音。 走進電子發燒友必打卡的「旺角電腦中心」,一股陳年的塑膠味混著灰塵撲面而來。 保安老陳站在空曠的過道裏,對著空氣甩了甩鑰匙。「你信嗎?這裏以前擠到腳都沾不了地。」 「旺電」香港昔日最賺錢的商場,沒有之一。 現在連門口的保安都比顧客多!從電子聖地到空鋪遍地的時代悲歌,從「一棟樓等於一座銀行」到「鬼城」,這哪是商鋪衰落? 這簡直是時代給所有實體店老板的一記響亮耳光!這個象征香港「商鋪黃金時代」的標誌項目,到底是怎麼敗掉的? 鋪王 時間倒回1960年代。16歲的鄧成波背著行囊從佛山來到香港,在霓虹燈工廠當起了學徒。每天扛著沈重的電線爬上爬下...
說明
旺電,香港曾經最牛的「電子印鈔機」——旺角電腦中心,徹底涼了。 34年前,這裏的鋪位比黃金還金貴,老板坐著收租280萬港幣/月,櫃臺擠得像春運火車站;34年後,滿墻「旺鋪招租」紅得刺眼,冷清到連腳步聲都有回音。 走進電子發燒友必打卡的「旺角電腦中心」,一股陳年的塑膠味混著灰塵撲面而來。 保安老陳站在空曠的過道裏,對著空氣甩了甩鑰匙。「你信嗎?這裏以前擠到腳都沾不了地。」 「旺電」香港昔日最賺錢的商場,沒有之一。 現在連門口的保安都比顧客多!從電子聖地到空鋪遍地的時代悲歌,從「一棟樓等於一座銀行」到「鬼城」,這哪是商鋪衰落? 這簡直是時代給所有實體店老板的一記響亮耳光!這個象征香港「商鋪黃金時代」的標誌項目,到底是怎麼敗掉的? 鋪王 時間倒回1960年代。16歲的鄧成波背著行囊從佛山來到香港,在霓虹燈工廠當起了學徒。每天扛著沈重的電線爬上爬下,香港人給這個行當起了個形象的名字——"電燈仔"。 "那時候最累的不是爬腳手架,是看著老板數錢。"多年後,鄧成波在回憶錄裏寫道。誰也想不到,這個滿手老繭的年輕人,會在三十年後成為叱咤香江的"鋪王"。 轉機出現在1991年。香港政府突然收緊霓虹燈管製政策,整個行業陷入寒冬。就在同行們唉聲嘆氣時,鄧成波做了一件讓所有人瞠目結舌的事——他變賣工廠,斥資6000萬買下旺角一棟瀕臨倒閉的酒樓。 "瘋了吧?現在餐飲業這麼差!"朋友勸他。"我要做的不是酒樓。"鄧成波神秘地笑了笑。 90年代初,電腦可是稀罕物。那時上網得靠撥號,Windows系統才剛冒頭。電腦市場正從「貴族玩物」轉向大眾消費,家家戶戶開始配置PC。 自己動手拼電腦,比開輛跑車還拉風。鄧成波卻敏銳地發現:香港缺少專業的電子產品集散地。 花1200萬把酒樓變成三層高的電子主題商場。重新命名:旺角電腦中心——簡稱「旺電」。當時誰都不看好,一個只賣電腦的商場,當真能吸引人流? 結果旺店一開業,就火爆香港。整個九龍為之震動。 裏面的櫃臺密得像迷宮,空氣混著風扇、電焊、塑膠味道,有點吵、有點悶,卻充滿了「科技發燒」的熱血氣息。 彼時的旺角,正是年輕人最多、電子消費最密集的地段。而「旺電」的選址正是香港最具人流的區域之一。 香港人愛科技、拼性能、講配置,自己DIY組裝一臺機器是潮流,是一件比買車還值得炫耀的事。 就這樣,電腦零售成了黃金生意,鄧成波精準踏上「科技+地產」的雙風口。 走進千禧年初的旺電,撲面而來的是松香焊錫的獨特氣味。三層樓的商鋪裏,密密麻麻排列著數百個櫃臺,每個玻璃櫃下都藏著令發燒友心跳加速的"寶貝":從最新款的奔騰處理器到水冷散熱器,從日本進口的電容到會發光的機箱風扇...... "那時候周末來旺電,擠得轉個身都難。"資深DIY玩家阿強回憶道,"我們管這叫朝聖。攢三個月零花錢,就為來這裏組臺新電腦。" 數據顯示,2005-2012年間,旺電商戶月均營業額普遍超過50萬港幣。最火爆的顯卡專賣店,曾經創下日銷200片的紀錄。 高峰時期,鄧成波每月坐著收租280萬港幣,被媒體稱為"比印鈔機還穩的生意。租金漲得比CPU頻率還快,門口排隊的全是裝機控和發燒友。 來這裏,不買臺電腦,不砍一輪價,都不好意思走。 更重要的是,它徹底改變了香港人的消費方式:讓大眾第一次意識到——電腦,不一定要去百貨公司買,專業的地方,便宜又專業。 旺電逐漸成了香港的「電子心臟」。 鄧成波在香港地產圈,既不是豪門後代,也非專業出身,甚至連學歷都沒有拿得出手。他16歲從佛山偷渡到香港,第一份工作是「電燈仔」——扛電線、爬腳手架、做霓虹燈的小工。 那時候沒人覺得他能翻身。可偏偏,這個電燈仔一步步幹到了老板,開了自己的霓虹招牌廠,一年做幾百面樓宇廣告,成了行業中有名的「燈王」。 但他真正的爆發點,是90年代初。那時候香港城市政策收緊,禁止老舊大廈掛霓虹招牌——霓虹燈行業一夜腰斬,同行哀嚎,鋪面關張,他卻反手殺進地產。 別人見風轉舵,他見死翻盤。他幹的第一件事,就是買下當時已顯老態的「豪門酒樓」,6000萬一把砸下。 這在當時不少人眼裏,是瘋了。可他沒裝修搞餐飲,而是立刻騰空重裝,直接改造成電子主題商場。這一決策堪稱「神來之筆」。 要知道,那年是1991年,DOS操作系統還在用,Windows剛起步,PC剛進入家庭。電腦成了「身份+能力」的雙重符號。 而彼時整個九龍,就缺一個像樣的「電腦街」。鄧成波看準了這口缺口,一口氣引進幾十家電腦、配件、DIY商戶入駐。憑著地段、選品、氛圍、門店密度,旺電迅速吸粉。 早在1997年回歸前夕,他就已經在全港擁有超過100個鋪位和多棟商廈,市值高達73億港元,因而被香港人尊稱為「鋪王」,旺電只是他的「招牌作品」。 鄧成波是那種敢砸錢裝修、願意重組業態、懂得打造「主題場景」的生意人,靠「內容+場景+人流動線」的起家壯大。 旺電的成功,甚至帶動了「科技商場」在全港蔓延。那幾年,「電子城」、「電腦商場」、「數碼廣場」在各區遍地開花,沙田、荃灣、九龍灣,都想復製旺電的模式。 但復製了外殼,卻怎麼也復製不了靈魂。只有旺電,始終是那個最熱、最擠、最能賺錢的地頭蛇。 然而,鄧成波沒想到,他親手打造的這個賺錢神話,會在34年後,變成一個冷冷清清的空殼。 時代殺手 旺電的衰落,並非一夜之間,而是日積月累的系統性「失血」。 時間撥回到2015年前後,一個「時代殺手」來了——電商。 淘寶、京東、天貓快速普及,拼多多、唯品會、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如雨後春筍冒出。 「網購」三個字,對電腦發燒友來說,開始意味著另一個世界:同樣的CPU、顯卡、主板,在網上比實體店便宜20%、送貨上門、無理由退換。 這一年起,旺電開始逐漸「失溫」。大廈中的三樓空了半層,幾家老店搬走,地鋪掛起「招租」告示。 消費者不願再砍價、對比,商戶也難以承受高租金、低利潤的局面,紛紛退場。 有業內人士曾算過一筆賬:早年一個50平方呎的小鋪月租2萬港幣,賣一張顯卡利潤500元,得賣40張才能打平。 更糟糕的是,「看實物+線上下單」成為新常態,旺電反而變成電商的「體驗館」和導流工具。 至2023年,超過三分之一商鋪空置,有樓層整天難見顧客。入口鋪位貼上「歡迎來電」的紅紙,昔日輝煌不再。 鄧成波曾押對「科技零售」的風口,卻沒能挺過互聯網帶來的降維打擊。整個商場從昔日的「科技朝聖地」,迅速轉變為「空置率紅區」。 他的「物業收租+主題商場」模式,在線下消費為主的年代無懈可擊,但終究敗在互聯網時代的劇變。 但這不是個例,而是集體滑坡的前奏。不止旺電,中關村、華海、百腦匯。 電腦城為何全軍覆沒?旺電不是孤例,它只是最先倒下的那顆多米諾骨牌。 如果你以為「電腦城」這種模式只在香港衰退,那就太低估時代的洗牌速度了。 北京中關村,曾是全國IT零售高地,鼎好、海龍、E世界熱鬧非凡。而今,關的關、轉型的轉,原本人聲鼎沸的樓宇變成辦公樓、空櫃和物流點。 廣州百腦匯、深圳賽格、成都太平洋、南京華海、武漢廣埠屯……這些城市級「電子聖地」也難逃同樣命運。 先看北京中關村。上世紀末,它是全國IT產品最密集的零售區,曾被譽為「中國的矽谷」。 巔峰時期,中關村一帶聚集了超過5000家IT零售商戶,年銷售額超300億元。可到了2020年,鼎好關了,E世界改辦公樓,海龍也只剩下幾家維修店茍延殘喘。 原本人聲鼎沸的電梯口,如今多的是保安、快遞和空櫃。 廣州的百腦匯、深圳的賽格電子城,同樣高開低走。百腦匯在2014年還有6層商場日進鬥金,到2019年卻因持續虧損關停。 賽格電子市場一度是電子配件的「華強北標桿」,現在也靠轉租給手機維修和培訓機構續命。 成都太平洋電腦城,西南科技發燒友的「聖地」,現在也在拆除與重建中,計劃改造成商業綜合體。 而他們的「死亡公式」驚人一致: 1:消費結構變了:從「配件為王」到「整機即走」,從追求性價比到追求懶人體驗; 2:采購方式變了:從線下貨比三家到「手機下單,次日達」; 3:購物心智變了:年輕人不再信櫃臺推薦,更信小紅書+B站測評; 4:租金結構沒變:商場還在漲租,生意卻一年比一年難做。 #旺角電腦中心#香港鋪王#實體店
03:08
【♪還是會投你】颱風重創又怎樣,我們永遠挺民進黨...嗎|亞克金曲【亞克畫動畫】
10:21
這個影片來彌補一下少了賴清德的第五講的空虛 那來聽聽曹興誠它們講了什麼? | 在野黨不應該監督執政黨 | 誰來監督在野黨? | 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 | #曹興誠 #翁達瑞 #民進黨 #20250708
15:12
一個叫Labubu的小東西,為何能風靡全球,讓一眾超級明星都喜愛?「曉涵哥來了」
11:18
貨車司機已經活不下去了,交警和運管成高危職業,有些甚至威脅交警:“敢扣分我就S了你”| 經濟低迷,過度内捲,平臺和執法部門雙重收割,已然沒有活路
01:34
彭副市長的哀泣,全民記住這一群司法禽獸 #彭振聲 #司法 #全民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