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鋼琴,銷量暴跌5成!真的賣不動了!一年倒閉7000家,8000萬琴童夢碎!鋼琴行業急速滑坡!創始人套現5億離場,中產家庭放棄上萬貴族玩!徹底沒落!

3.17萬
2025-08-14
474
長江研報
完了!鋼琴,真的賣不動了!一年倒閉7000家鋼琴門店! 價格大跳水!暴跌46.47%,上萬的「貴族玩具」,中產不買單!鋼琴行業急速滑坡!創始人套現5億離場。 在很多中產家庭裏,鋼琴曾是「客廳裏最靚的崽」,然而,如今這場鋼琴盛宴卻成了泡沫——政策退潮、教育變遷、消費降級,一架價值四、五萬元的琴成了閑魚上的「常客」,低價甩賣,甚至打包送譜架、琴凳、節拍器。看著這些二手琴在市場上賤賣,心裏只想說一句:真是鐵樹開花,鋼琴竟然變成了白菜價。 鋼琴行業的冷與熱,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極端,仿佛一邊是昔日的金光大道,一邊卻是冰冷黑夜。 一面是鋼琴在中產家庭裏的高光時刻,客廳裏琴聲悠揚,誰沒幻想過孩子能彈出一首《致愛麗絲》呢,這種優雅,曾經讓多少父母心動。 另一面,現實的寒風卻突然刮來——2025年,海倫鋼琴的年報數據擺在那兒,營收只有1.59億元,同比直...
完了!鋼琴,真的賣不動了!一年倒閉7000家鋼琴門店! 價格大跳水!暴跌46.47%,上萬的「貴族玩具」,中產不買單!鋼琴行業急速滑坡!創始人套現5億離場。 在很多中產家庭裏,鋼琴曾是「客廳裏最靚的崽」,然而,如今這場鋼琴盛宴卻成了泡沫——政策退潮、教育變遷、消費降級,一架價值四、五萬元的琴成了閑魚上的「常客」,低價甩賣,甚至打包送譜架、琴凳、節拍器。看著這些二手琴在市場上賤賣,心裏只想說一句:真是鐵樹開花,鋼琴竟然變成了白菜價。 鋼琴行業的冷與熱,看起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極端,仿佛一邊是昔日的金光大道,一邊卻是冰冷黑夜。 一面是鋼琴在中產家庭裏的高光時刻,客廳裏琴聲悠揚,誰沒幻想過孩子能彈出一首《致愛麗絲》呢,這種優雅,曾經讓多少父母心動。 另一面,現實的寒風卻突然刮來——2025年,海倫鋼琴的年報數據擺在那兒,營收只有1.59億元,同比直接腰斬,凈虧損更是接近1億元,這種下滑速度,簡直讓人喘不過氣。 海倫鋼琴,一度是「琴童必買清單」裏的C位。可當「中考加分」「藝考捷徑」陸續關閉、雙減來臨、消費降級席卷中產階層,鋼琴這件貴族玩具也被按上了「理財失敗」的標簽:沒人彈、賣不出、還占地。 這個曾被看作是貴族玩具的龐大市場,如今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流。 2024年,海倫鋼琴這位「民營鋼琴第一股」的創始人陳海倫,把親手一磚一瓦搭起的企業控製權拱手相讓,曾經托起品牌夢想的「鋼琴熱」,現在變成「鋼琴套現」的熱議話題。5.48億元的「套現」,像極了在孩子升學無望、興趣班退燒後的「體面告別」。 但這並非陳海倫個人的孤獨告別,它更像是一個時代的音符收尾。「貴族大玩具」「階層躍升道具」「套現終章」——海倫鋼琴只是行業的一個切片,它背後是整個中國中產教育焦慮退燒後的集體現實。 鋼琴這個從「夢想載體」滑向「塵封家具」的巨響,誰都聽見了,只是各自裝聾。從加分神器到閑置負資產,黑白鍵是怎麽跌落神壇的? 中國經濟持續強勁的增長,直接催生出了一批富人,他們開始對金錢之外的藝術產生了濃厚興趣,比如說音樂。 在音樂中,鋼琴被譽為「樂器之王」,我們從小聽到大的貝多芬、莫紮特都是著名的鋼琴家,所以,鋼琴本身就有著濃厚的故事和藝術色彩。 當然,它確實有著極高的藝術成分和優雅氣息,觀賞起來也極具美感。 於是鋼琴成為了中國家庭的標配,這不僅僅是件樂器,更是他們對孩子未來的投資。 這場全民鋼琴夢,其實是「政策 + 中產焦慮」聯手製造的。上世紀末,鋼琴在中國的普及率還不足0.5%,鋼琴能火起來,還真不是完全因為藝術本身,中國的鋼琴普及一開始是挺艱難的。 直到80年代,一些作曲家把民族的歌和樂器和鋼琴結合起來,打造了一批有中國味兒的鋼琴作品,鋼琴才開始有了出圈的機會。 但真正點燃這股鋼琴熱的,是同期各地都推行的藝術特長生加分政策。早在1987年,教育部就規定,有藝術特長的學生可以在中高考裏享受額外的加分。 後來這政策細化了,如果器樂類考到業余九級以上,中考能加10分。鋼琴因為普及度高、教學資源多、考級體系也成熟,自然成了很多家庭沖刺加分的首選。 這樣一來,學鋼琴就成了一箭雙雕的好事,既能讓孩子提升藝術修養,又是升學路上的重要籌碼。在藝考加分、特長生招錄政策的刺激下,學鋼琴成為「考學捷徑」。幾乎成了中產家庭對孩子教育投資的標配項目。 碰巧那幾年郎朗這樣的中國鋼琴家也火遍了全球,他從2001年在人民大會堂巡演,之後又拿了不少國際大獎,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想當年,誰家孩子沒在客廳彈過一首半生不熟的《夢中的婚禮》,誰家大人沒幻想過「我娃要當下一個郎朗」? 在2013年,鋼琴的琴童人數一度突破4000萬,成為全球最大的琴童市場。這個數字意味著,每10個適齡兒童裏,就有1個正在鋼琴前與音階、琶音搏鬥。 只因為——一本小小的九級證書,等於中考加十分。在「一分幹掉一操場」的升學競爭裏,這十分的誘惑足以讓無數家庭趨之若鶩。 你說貴不貴?貴。但家長舍得啊。一臺鋼琴少則五千,多則十萬,課時費每小時150起步,若是請名師,價格能翻幾番。很多家庭為了孩子的前途,勒緊褲腰帶買琴,擠破頭送去考級,排隊參加「音樂家杯」「新星大賽」,仿佛每一個黑白鍵都能通往985的大門。 曾有家長算過一筆賬:從孩子5歲學琴到中考,買琴3萬,每年學費2萬,考級、比賽、陪練加起來近1萬,6年下來至少要投入16萬。這筆錢,足夠在小城市付一套房的首付,但在「教育投資」的名義下,沒人覺得不值。 當政策一刀下去,夢想碎得比孩子彈的曲子還稀。2018年起,教育部逐步取消特長生加分;2021年,藝術類高考製度改革,明確考級證書不再與升學掛鉤,鋼琴考級的升學價值驟減。到2024年,鋼琴基本脫離了「跨越式升學軌道」,真正成了純興趣項目。這個轉變來得太快,快到很多家庭的鋼琴還沒彈熱,就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 換句話說——曾經「名校敲門磚」,如今「閑魚掛兩天」。鋼琴年銷量從2018年的35.6萬臺腰斬到2023年的12.8萬臺,跌幅超64%。2024年大概跌破10萬臺門檻,一年倒閉7000家鋼琴門店,平均每天有近20家琴行在歇業通知上蓋章。 海倫鋼琴首當其沖:2024年營收僅1.59億元,同比下降46.47%,凈虧9792萬,為公司上市以來最大虧損。更刺眼的是,其存貨高達2.3億元,相當於公司一年半的營收,倉庫裏堆積的鋼琴,足夠塞滿幾十個標準足球場。 一架架黑白琴鍵的沈默,其實是幾千萬家庭共同按下的「退出鍵」。用一個家長在微博上的話說:「當初攢大半年工資買的海倫鋼琴,如今掛閑魚1個月,標價4000一套,卻沒人誠心想買。」評論區裏,滿是相似的無奈。 要說誰最懂中產對鋼琴的執念,陳海倫肯定是其中之一。他出身五金廠,最初只是給琴廠供配件,但在後來嗅到商機。於是,在2001年自立門戶創立「海倫鋼琴」,走的就是高舉高打的品牌路線。別人卷低價,他先卷國際:2005年就在奧地利維也納開設「海倫鋼琴城」;同年,其產品登上金色大廳舞臺,是亞洲鋼琴首次入駐。 後來2008年成為北京奧運演出指定鋼琴,2012年成功上市,成為與珠江鋼琴並肩的「鋼琴雙雄」。在整個「鋼琴熱」的黃金年代,海倫踩得太準了。一個做琴的,能敲鐘上市,這事放在國外都不敢想。但在中國,鋼琴品牌能站上資本市場,靠的正是那波「鋼琴=升學」的全民熱潮。 資本市場也很買賬。上市僅僅5年,海倫的股價最高漲到30.9元,總市值接近75億元,年營收破4.5億元大關,凈利潤連續多年超3000萬元。甚至有業內傳言:「當年有了孩子就要趕緊買琴,晚買怕漲價」。 中產家長要面子、講牌子、看「專業度」,海倫就講「百年品牌夢」,打「國產之光」,對外卷出口,對內卷渠道,一口氣拿下北京、南京、沈陽、杭州等多個重點市場。但問題是:你是靠熱潮起來的,一旦熱潮退了,裸泳的就特別尷尬。當家長們發現鋼琴不能加分,那些「國際認證」「品牌故事」,瞬間就失去了說服力。 2019年起,市場下行。疫情疊加教培收緊,鋼琴這件「看起來高雅但真燒錢」的事,不再是剛需。海倫怎麽辦?自救,瘋狂自救。 2020年,65歲的陳海倫親自上陣開直播賣琴,登天貓首秀,三小時成交破千萬,一度上熱搜。可直播的熱度就像煙花,綻放過後只剩一地狼藉——那筆千萬成交額裏,有一半是經銷商為了沖業績的囤貨,真正到消費者手裏的,寥寥無幾。 但電商直播這種「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打法,救一時之急,卻救不了行業長期的病。到了2024年,海倫鋼琴連著幾個季度虧損。最終,在今年,創始人陳海倫以「股權+表決權轉讓」的方式,將控製權讓給了,等於是海倫鋼琴,賣了;時代的執念,也一起交班了。 #鋼琴夢#海倫鋼琴#中國經濟
00:56
大失敗誰該負責🔴街訪民眾這麼說! @高級酸新聞台AmazingNews News #shorts
37:49
【精選】妖精纏身怪事頻傳 百年老樹竟結血芒果《台灣大代誌》
12:56
仇警大隊長是從哪裡來?人民有問題?警察有問題?還是...?|有欸Ueh
21:48
【特搜一周精選0830】823大罷免大失敗/經濟部爆綠能弊案/柯建銘遭逼宮/美國最暖法官逝世/泰勒絲訂婚
04:07
曲終人散。32:0罷團版 (AI畫面x聲音原頻道主手調)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