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事的實習生觀展小故事
Z世代的我們,真的有辦法近距離接觸歷史嗎?這是我求學階段不斷反思的問題。日本殖民時期之於「00後」出生的小孩,似乎是一個既接近又遙遠的年代。
這次的展覽提供給我一個接近歷史的機會,藉由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倪蔣懷的作品,有幸一窺日本殖民時期北臺灣的樣貌。倪蔣懷(1894-1943),一位臺灣藝術家與收藏家,為石川欽一郎門下首位臺籍弟子,受其水彩繪畫啟蒙,以水彩寫生描繪人文景致。
在全展八個展區和將近500件的作品與文獻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隆港都」這個主題。倪蔣懷曾為礦業的包採人,相當依賴銜接各礦區的交通網絡,基隆在當時不僅僅是全島鐵路網絡的樞紐,也是臺灣北方的重要港埠門戶,倪蔣懷善用其地利之便,往返各地,並以畫作記錄了當時臺灣的地景與生活樣貌。
〈朝(基隆旭町)〉,以微俯瞰視角描繪基隆港東南街區(今仁愛區的東南...▍很有事的實習生觀展小故事
Z世代的我們,真的有辦法近距離接觸歷史嗎?這是我求學階段不斷反思的問題。日本殖民時期之於「00後」出生的小孩,似乎是一個既接近又遙遠的年代。
這次的展覽提供給我一個接近歷史的機會,藉由臺灣第一代水彩畫家倪蔣懷的作品,有幸一窺日本殖民時期北臺灣的樣貌。倪蔣懷(1894-1943),一位臺灣藝術家與收藏家,為石川欽一郎門下首位臺籍弟子,受其水彩繪畫啟蒙,以水彩寫生描繪人文景致。
在全展八個展區和將近500件的作品與文獻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基隆港都」這個主題。倪蔣懷曾為礦業的包採人,相當依賴銜接各礦區的交通網絡,基隆在當時不僅僅是全島鐵路網絡的樞紐,也是臺灣北方的重要港埠門戶,倪蔣懷善用其地利之便,往返各地,並以畫作記錄了當時臺灣的地景與生活樣貌。
〈朝(基隆旭町)〉,以微俯瞰視角描繪基隆港東南街區(今仁愛區的東南側)的日常生活景致,清晨的基隆旭町被鋪上了一層淡紫色的柔紗,畫作最具地理辨識之處,為街邊的兩座狹長尖頂建築:1911年落成的新店街候船室;〈內海(基隆港)〉,清朗的天空與碧藍的海水相互照映,商船來往絡繹不絕,明亮活潑的色彩,凸顯了基隆港的蓬勃生機;〈雨(基隆港)〉一圖,用色深沉與以往明亮開朗的風格形成明顯對比,寫實呈現「雨都」基隆的雨景,近處可見港邊停泊的船隻,遠方則是彼岸依稀的建築和山影。
如今的基隆已換上一袍新衣,屋舍刷上彩色油漆煥然一新,眾多高樓大廈聳立在港口周圍,遠方的山不再只有一座寧靜的廟宇,增加了許多人們向山林開發而去的痕跡。車水馬龍的街道,規律往來的貨船,每當日暮降臨,萬家燈火鋪滿整片土地,人們食指大動的開始尋找新鮮海產,這是今日的基隆。但是,它曾經的故事並未被抹去,倪蔣懷的畫作協助我去重構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時代,這段歷史也因而變得立體,變得不再遙不可及。
🏛 展覽資訊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展覽時間|2025/06/26 - 2025/09/28
展覽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tfam_museum
交通方式|捷運圓山站1號出口(步行約6分鐘)
#懷德樂美倪蔣懷紀念展 #時空膠囊
#觀展手記 #臺北市立美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