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材施教」還是「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104
2025-07-29
23
達賴喇嘛
是「因材施教」還是「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2007年7月7號至13號,達賴喇嘛尊者於大昭寺對台灣請法團傳授《菩薩戒品釋》 確實需要各種不同的哲理,畢竟眾生的根器與希求各有不同。因此,適應各異根器的不同哲理是有必要存在的。 比如,同樣是追隨佛、皈依三寶的佛弟子,佛卻因其慧力、根器、希求等相異,宣說不同的法義。如佛曾說:「五蘊乃包袱,眾生包袱者。」彷彿在說承擔五蘊包袱的眾生或我是存在的。有時又說:「調伏心則樂,調伏我則樂。」彷彿在說心識上有我、心與我同義。有時又說:「無眾生,卻有業;無眾生,卻有蘊。」有時又說:「外相皆非有。」意思是:無有外境,而唯有心。有時不分外境與內心,卻言萬法無我等等,產生不同的說法。佛這麼說法的對象都是皈依世尊的佛教徒。因此,隨著佛弟子的各異根器和希求,佛為利益彼等,宣說各種適合其根器與希求的哲理,這是有必要的。 這正是佛...
是「因材施教」還是「離經一字即同魔說」? 2007年7月7號至13號,達賴喇嘛尊者於大昭寺對台灣請法團傳授《菩薩戒品釋》 確實需要各種不同的哲理,畢竟眾生的根器與希求各有不同。因此,適應各異根器的不同哲理是有必要存在的。 比如,同樣是追隨佛、皈依三寶的佛弟子,佛卻因其慧力、根器、希求等相異,宣說不同的法義。如佛曾說:「五蘊乃包袱,眾生包袱者。」彷彿在說承擔五蘊包袱的眾生或我是存在的。有時又說:「調伏心則樂,調伏我則樂。」彷彿在說心識上有我、心與我同義。有時又說:「無眾生,卻有業;無眾生,卻有蘊。」有時又說:「外相皆非有。」意思是:無有外境,而唯有心。有時不分外境與內心,卻言萬法無我等等,產生不同的說法。佛這麼說法的對象都是皈依世尊的佛教徒。因此,隨著佛弟子的各異根器和希求,佛為利益彼等,宣說各種適合其根器與希求的哲理,這是有必要的。 這正是佛教見解分為四部宗義的原因。佛教的四部根本宗義又分其內部的諸多分類,形成了眾多教派的法義。實際上,這種分類的確是需要的。 我們要尊敬所有的宗教,因為這些宗教實質利益了許多人;認清這個真相而尊敬所有宗教,至關重要。同時,我們也要分清「敬」與「信」的差異:「信」的對象只會是自己修行的教義,而其他所有宗教都是我們要「敬」的對象。
58:39
【真理生活應用系列53】2025.5.6渴慕神是恩典~張玉仕姐妹(基督教溝子口錫安堂)
30:32
5-1-1八關齋戒春季法華七2025-4-24
09:15
【因果故事】瞬間變漂亮的祕密.如俊法師導讀
35:20
2025/07/27 The Future 線上主日信息【從「錢」到「虔」— 有關財富的三堂課】鄭紘彰牧師
22:27
2025_0711 |【早安佛光】:當代人間佛教的發展(四十二)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