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瓜子大王!暴跌85%!一顆黴籽虧掉7億!成本失控、提價失靈、機構跑路!洽洽食品失守零食量販,被拋棄,「百億」夢碎!嗑不動了!還得靠漲價續命?

3.24萬
2025-08-09
284
長江研報
暴跌七成!瓜子大王跌下神壇,一夜回到十年前。 近日,曾經的「瓜子一哥」洽洽食品突然翻車,一顆內蒙古陰雨黴變的葵花籽,壓垮了這家「瓜子大王」的成本防線。靠著「水煮瓜子」起家、風靡大江南北的洽洽,正陷入有銷量沒增長、打價格戰也留不住消費者的泥潭。 7月中旬,還沒等到中報季開鑼,「炒貨第一股」洽洽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滑鐵盧」:歸母凈利潤同比大跌67.88%,扣非凈利潤更是暴跌73.76%,毛利率也跌破了20%的警戒線,創下2011年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或許為了挽尊,它戴上「國際瓜子」的面具,改名「chacheer」悄悄混進山姆貨架——就怕有人認出它就是普通超市裏的「大紅臉」袋子。 但年輕人並不吃這套,紛紛表示,越來越貴的洽洽瓜子,我們「磕不動」了。 一款黃白罐裝、印著「chacheer」的瓜子,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洽洽瓜子。 不僅換了英文名,...
暴跌七成!瓜子大王跌下神壇,一夜回到十年前。 近日,曾經的「瓜子一哥」洽洽食品突然翻車,一顆內蒙古陰雨黴變的葵花籽,壓垮了這家「瓜子大王」的成本防線。靠著「水煮瓜子」起家、風靡大江南北的洽洽,正陷入有銷量沒增長、打價格戰也留不住消費者的泥潭。 7月中旬,還沒等到中報季開鑼,「炒貨第一股」洽洽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滑鐵盧」:歸母凈利潤同比大跌67.88%,扣非凈利潤更是暴跌73.76%,毛利率也跌破了20%的警戒線,創下2011年上市以來的最差業績。 或許為了挽尊,它戴上「國際瓜子」的面具,改名「chacheer」悄悄混進山姆貨架——就怕有人認出它就是普通超市裏的「大紅臉」袋子。 但年輕人並不吃這套,紛紛表示,越來越貴的洽洽瓜子,我們「磕不動」了。 一款黃白罐裝、印著「chacheer」的瓜子,就是我們既熟悉又陌生的洽洽瓜子。 不僅換了英文名,包裝也是脫胎換骨,主打的就是高端國際感,似乎生怕別人認出它在普通超市裏的「國民大臉盤」形象。 然而,你料不到的還在後面,洽洽瓜子早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那個樸素模樣了。炎炎夏日,便利店的冰櫃裏多了一位意想不到的入局者——瓜子仁冰淇淋。 這就是洽洽食品近期推出的新品,其試圖以「瓜子+冰淇淋」的跨界組合撬動年輕市場。實際上,這個老牌企業在「變年輕」上沒少折騰。 曾經推出過臭味系列的瓜子,比如榴蓮瓜子、螺螄粉味瓜子、辣根瓜子等。 這一系列「整活」的背後,是這位瓜子大王增長乏力的困局。市場市值從巔峰時期的300億元縮水至45億元。 這家曾經為我們帶來春節歡樂的零食巨頭,為何走到了這般田地?是原材料上漲惹的禍, 是行業變遷的縮影,還是自身發展戰略的宿命? 你有多久沒吃過瓜子了? 在中國零食行業的歷史上,「洽洽」曾是一個無法忽視的名字。它不僅憑借一袋瓜子征服了全國,還打造出近300億元的輝煌市值。 在洽洽的包裝上寫著「chacheer」,意為「歡樂共享」。名字的含義倒是藏著創始人陳先保的初衷。 陳先保不是商界「少年得誌」的典型,反而像極了那個年代的「體製內」代表:畢業於中國食品工業頂尖院校江南大學,畢業後便進了國企,「鐵飯碗」端了十年,直到36歲,他突然拐了彎,決定下海創業。 第一步試水,他選擇了棒冰——模仿李小龍雙節棍造型的棒冰,產品靈感源於當時流行文化的熱度,也算拿捏了當時年輕消費者的獵奇心理。這筆生意雖然賺得不多,卻讓他意識到:「傳統食品+一點巧思」可能是一條值得走的路。 洽洽真正的起點,是1999年,前身安徽華泰集團開始生產和銷售瓜子,並推出了「洽洽」品牌。 陳先保在街頭觀察消費者時發現了一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幾乎每個小賣部門口都有一群人站著嗑瓜子——學生、司機、等人聚會的鄰裏等。這讓他意識到,瓜子不是簡單的零嘴,而是一種「國民剛需」,甚至是日常社交的潤滑劑。 那個時候的炒貨行業幾乎停留在小作坊階段。品牌少,包裝簡陋,工藝參差不齊,炒瓜子普遍存在油膩、不衛生、吃完滿手糊的通病。在別人眼裏這只是一個「做不了大生意」的傳統品類,陳先保卻看到了一條通向標準化、品牌化的路。 於是,他主打「水煮工藝」——用煮代替炒,解決瓜子粘手和油膩問題。這種本質上的工藝革新,成了洽洽的第一個產品差異點。緊接著,他為新品牌取了個聽起來又土又洋氣的名字:「洽洽」。產品有了,品牌有了,下一步是傳播。 2000年,「洽洽」推出一年,陳先保就做了一個激進決定:砸重金上央視黃金檔廣告。他甚至不惜借錢,只為了讓全國觀眾都知道洽洽瓜子的名字。這在當時的小食品企業裏,幾乎是孤註一擲的豪賭。 但這次賭贏了。 洽洽的名字在各類主流渠道迅速打響,銷量也一路猛漲。成立第二年銷售額即破3000萬元,到2001年已經做到4億元。洽洽從安徽本地品牌一躍成為全國炒貨界的「頂流」,一度穩坐「國民瓜子」寶座。2011年,洽洽食品成功上市,成為「炒貨第一股」。 那是洽洽的高光時刻。 隨著品牌的擴張,洽洽也迅速從單一品類擴展出完整「炒貨帝國」:瓜子之外,還有西瓜子、南瓜子、花生、蠶豆、開心果等,渠道也從大賣場、連鎖超市一路下沈到三四線城市的夫妻老婆店,真正打通了「廣譜零食」的國民流量通路。 靠著一包瓜子,陳先保也登上了「安徽首富」的位置。彼時的洽洽,有經驗、有產品力、有現金流,看起來能在休閑食品這條賽道上穩穩走下去。 誰曾想,陳先保打下的洽洽王國,正在一步步走入中年焦慮。 曾幾何時,瓜子是大家追劇、聚會的首選,但現在,瓜子似乎只出現在過年的擺盤上。 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休閑零食占據了桌面的C位,肉幹肉脯、果脯蜜餞等成為了年輕消費者的心頭好。 瓜子作為休閑零食老大的地位受到挑戰。從數據來看,則會更加直觀體會到洽洽瓜子所面臨的困境。 7月14日,洽洽食品發布了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5年上半年實現凈利潤在8000萬元至9750萬元之間,較上年同期下降71.05%至76.25%。 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預計4000萬元至5700萬元,同比降幅達79.85%-85.86%。 這也是洽洽食品從2011年上市以來很少碰到的一次業績大跳水預警,妥妥的暴雷了。 實際上,這個業績並非偶然,是洽洽食品乏力業績的延續。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收同比下滑24.79%至23.74億元;凈利潤為2.23億元、扣非凈利潤實現2.15億元,凈同比分別下滑24.79%及24.69%。 而在最新一季報裏,這位瓜子大王也還是沒能頂住下滑的壓力。 2025年第一季度,洽洽食品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67.88%,扣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73.76%,毛利率則跌破20%。 這都不是腰斬了,而是膝蓋斬了,一季報當天股價更是直接下跌7.37%。 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洽洽食品在財報解釋有一個離不開的關鍵詞——原料采購價格上升 「原料成本上漲」多次在財報裏被提到,而且洽洽食品也不忌諱地在多個場合提到成本上漲對公司帶來的影響。 洽洽食品核心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包括葵花籽、堅果等,在今年4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上,公司提到葵花籽原料因受內蒙產區遭遇雨水天氣影響,黴變率有所提升,原料產量下降使得價格上升。 2024年10月至12月市場采購價同比上漲超10%,導致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葵花子毛利率再度降至20-25%區間。 同時巴旦木、腰果原料價格也由於進口關稅以及東南亞產地旱情,使得堅果類毛利率不足20%,2025年第一季度成本壓力顯著提升。 毛利潤的下降會直接導致凈利潤的下滑。 2023年和2024年,公司營業成本中,直接材料的金額超過40億元,占營業成本的比重均超過83%。 也就是說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其對企業盈利的表現也至關重要。 然而,紮心的是,原材料上漲的成本,洽洽食品卻把這種成本壓力轉嫁到消費者身上,采用「簡單粗暴」式的漲價。 這就是所謂的「淋過雨所以想讓別人也淋雨」? 漲價的年份,洽洽食品的營收確實有了更明顯的增長,2022年公司核心產品葵花籽收入邁向了歷史新高的45.1億元,帶動公司整體營收連續兩年實現雙位數增長。 只不過,在如今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下,這種方法不奏效了,2023年葵花籽收入為42.7億元,2023年營收甚至還不增反降。 從最開始用漲價的方式提升了毛利率後,洽洽食品確實嘗到了甜頭,但越到後面邊際效應越遞減。 甚至出現反作用,消費者罵罵咧咧,現在是不敢漲了。不要說洽洽食品,就連毛利率高達90%的貴州茅臺,那麽多年也沒有提高飛天茅臺出廠價。 去年以來飛天終端價格還遭遇大幅下滑,從2500元以上跌到1800元左右,茅臺的「金融屬性」正逐漸褪色。 酒是好酒,但是大家喝不起了。 時代在變化,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不再為資本家的割韭菜而心甘情願,理性消費成為了當下年輕人主流的消費趨勢。 同理洽洽瓜子也一樣,以前依賴於強大的商超渠道,洽洽食品能夠搶占更多的消費者。但是現在的年輕人,哪個還會去超市買貴價的瓜子?他們不是蹲著抖音直播間搶9.9元包郵,就是在趙一鳴這類量販零食店裏瘋狂掃貨。 洽洽食品曾經最引以為傲的傳統商超傳渠道,早已被現在的直播間和下沈到縣級市場的量販零食店打得七零八落。 消費觀念的改變,以及消費品渠道的重構,都讓洽洽食品原本依托於傳統渠道所建立起來的渠道優勢,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並存的復雜局面。 面對來勢洶洶的低價浪潮,洽洽食品只能悄咪咪地在份量上做減法,消費者不止一次在社交平臺吐槽「又癟又小」,也有人評價「質量時好時壞,買個瓜子像抽盲盒一樣」。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失守的情況下,靠漲價續命的洽洽食品,品牌溢價碎一地。 #洽洽瓜子#瓜子大王#休閑零食
21:08
北京,河北,天津大冰雹襲擊,幾十年難遇的冰雹比雞蛋還大,嚇死我了,這大冰雹,從小第一次見這麼大的冰雹比核桃還大!
16:45
【國際關注升溫】台灣鮮乳新制限制進口,美國已表達疑慮? 是否踩到WTO紅線? 鮮乳 紐西蘭液態乳 保久乳 長效乳 酪農 生乳 乳品加工廠
22:36
她因為工作太努力遭同事排擠舉報,結果竟揭開了一起驚天大案!
22:36
虛偽的素食宣傳者,竟然是變相售賣色情的罪犯!?不斷騷擾路人,終被反噬的素食網紅VeganBooty--懸案刑事調查奇聞檔案迷案解讀盡在光暗雜學館
14:24
盤點6家消失的街邊商店,那是我們都回不去的從前〃拔辣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