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完!醬油大王!蒸發80億!連虧4年、工廠停擺、創始人變成老賴……加加食品多元化失敗,農村娃逆襲成醬油大王,卻因管理不善負債累累!被自己人坑慘了!走向沒落!

9,324
2025-08-23
130
長江研報
連續虧損4年、工廠停擺、創始人變成老賴…… 「醬油,我最愛用加加的!」曾幾何時,這句廣告語流行全國各地。 當初的加加醬油,一出場就直奔巔峰,牢牢把握住了國內醬油的霸主地位。讓李錦記心慌慌,逼得海天味業連夜改了廣告。這就叫「飛得越高,摔得越疼」。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天竟然來得這麽快!這位醬油大佬竟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還記得第一瓶加加醬油打開時那一聲「哢嚓」嗎? 就是那個讓全體手殘黨感動的拉環瓶蓋——廚房界的黑科技,哪怕倒歪了,也能倒出一種精致感。 如果醬油是一種信仰,加加就是調味品界的C位擔當;如果行業是一場真刀真槍的搏殺,它就是那個舉著瓶蓋沖鋒的猛將。 它可是「中國醬油第一股」,作為第一個上市的國產醬油,加加曾經市占率一度超過百年品牌李錦記。 結果現在呢?它卻成了A股上被「ST」貼身標識的調味品企業,一群「醬油粉」還在懷念那瓶帶拉環的輝...
連續虧損4年、工廠停擺、創始人變成老賴…… 「醬油,我最愛用加加的!」曾幾何時,這句廣告語流行全國各地。 當初的加加醬油,一出場就直奔巔峰,牢牢把握住了國內醬油的霸主地位。讓李錦記心慌慌,逼得海天味業連夜改了廣告。這就叫「飛得越高,摔得越疼」。 只是,誰也沒想到,這一天竟然來得這麽快!這位醬油大佬竟會淪落到這種地步。 還記得第一瓶加加醬油打開時那一聲「哢嚓」嗎? 就是那個讓全體手殘黨感動的拉環瓶蓋——廚房界的黑科技,哪怕倒歪了,也能倒出一種精致感。 如果醬油是一種信仰,加加就是調味品界的C位擔當;如果行業是一場真刀真槍的搏殺,它就是那個舉著瓶蓋沖鋒的猛將。 它可是「中國醬油第一股」,作為第一個上市的國產醬油,加加曾經市占率一度超過百年品牌李錦記。 結果現在呢?它卻成了A股上被「ST」貼身標識的調味品企業,一群「醬油粉」還在懷念那瓶帶拉環的輝煌,卻不得不面對控股股東破產、創始人老賴名號、市場份額下滑的現實。 從「哢嚓一響,家常有光」,到現在「股價一響,投資者「揪心」。 曾經的「第一股」正在被拍賣平臺沖刷光輝,四年連虧將近6億,歸母凈利潤同比最高暴跌140.60%,就像那壇潮濕的醬油,越放越腥。 那到底是時代背叛了它,還是它迷戀資本走偏了路? 草根逆襲 要說加加醬油這家公司,背後的靈魂人物必須是楊振。 1962年,楊振出生於湖南寧鄉一個世代務農的家庭,自幼飽嘗貧窮艱辛。目睹父母辛勤勞作的身影,他暗下決心要報答父母。 然而,7歲那年家庭突遭巨變,父親因長期過度勞累而病倒。由於家貧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父親不幸離世,使本已艱難的生活雪上加霜。 面對困境,體弱的楊振堅信「知識改變命運」,將全部希望寄托於求學。他刻苦攻讀,終於在18歲時以優異成績考入益陽師範學院。 畢業後,他順利成為一名中學教師,本可在教育崗位上安穩發展,追求成為優秀教師的理想。但月薪僅百余元令他深感不滿。於是,一個「意外」的念頭——創業致富的野心——悄然萌生。 一心只想「讀書」的楊振,究竟要怎麽在一眾創業者中殺出重圍呢?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為了掙錢,他嘗試了很多行業,比如特產養殖、食品加工、隱形紗窗…… 不過效果都不太理想,這些項目都以「失敗」告終。 如今,市面上的醬油瓶大多都采用內置拉環的設計。使用起來方便又幹凈,而且不容易灑出來。設計這種瓶口的人正是楊振。 有一次,楊振無意中發現,現在市場上的醬油瓶大多都是那種傳統的封閉口設計。用戶稍微不小心,就可能把醬油灑得滿地都是。 為了提升這次做飯的樂趣,楊振下定決心要搞個大動作!經過多次探索,他發明了至今仍在使用的內置拉環。 這項創新的改革,讓他很快在醬油行業聲名鵲起。他發明的「帶拉環瓶蓋」,讓倒醬油這件事從「手忙腳亂」進化成「單手優雅操作」,成功解放了億萬個手殘黨,堪稱調味品界的「喬布斯」。 心想著這個專利能賺大錢,他開始到各大醬油品牌去推銷自己的拉環瓶。但是許多廠家聽到五十萬的高價,都紛紛拒絕。遭受多個閉門羹的楊振傻眼了,自己千辛萬苦發明出來的,卻賣不出去。 思來想去,楊振終於決定自己搞個創業,反正沒人願意買,幹脆自己來用。接著,他在圖書館裏翻看專業書籍,開始研究醬油的製作工藝。一切都準備好了,就差最後的那一步,34歲的楊振終於辭去了鐵飯碗,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1996年,楊振順成功踏入醬油行業,創立了「加加醬油」這個品牌。 想要把生意做大做強,宣傳那絕對是關鍵環節之一。2003年,在央視的廣告投標大會上。楊振以4800萬獲得了央視一套連續兩個月的廣告位。 一句「醬油,我喜歡用加加」的廣告語,讓加加醬油在全國範圍內大受歡迎。 2012年加加上市,交出年營收16.57億元、凈利潤1.76億元的漂亮成績單,楊振也一躍成為「醬油大王」。 在那個沒有短視頻種草、沒有小紅書濾鏡的年代,能靠一枚瓶蓋打下半壁江山,真的是「從調料架打到資本場」。 走火入魔 就像每一位主角都難逃「走火入魔」的劇情,楊振的故事也不止於瓶蓋傳奇。 2015年,他突然盯上了一個剛成立兩個月的雲廚電商,豪擲5000萬元買下51%的股份,結果電商這鍋粥太燙,燒錢太猛,沒過兩年項目爛尾,5000萬就像倒醬油沒控製好,一樣「嘩啦」沒了。 不過,真正的名場面還得是2018年——楊振提出用47億元,去收購一家大連的金槍魚漁業公司。當時的網友都看傻了:「哥,你是做醬油的,不是搞遠洋捕魚的。」 沒多久,殘酷的現實就讓楊振感受到了狠狠一擊!兩次重金投入都以失敗告終,楊振引以為豪的財富全部化作了烏有。 加加集團現在正面臨著嚴重的債務危機。楊振因無法償還債務,已被列入失信人名單。 如今,楊振一家依然陷在投資失敗的陰影裏,難以自我解脫。 這起跨界收購迅速被貼上了「蛇吞象」的標簽,結果當然是收購失敗,公司背負巨額債務,活生生把企業從「調味品黑馬」玩成了「資本黑洞」。 更尷尬的是,這些年他一邊玩資本,一邊把主業放冷,最終連自己家人也栽了進去:一家三口成了「老賴」,名下的控股公司卓越投資被法院裁定破產清算,連累加加食品被ST貼標,成了A股邊緣遊民。 從瓶蓋發明家到債務纏身的老賴,楊振活成了資本遊戲的反面教材。 他本想當加加的張麻子,結果現實卻給他安排成了沒搞定胡漢三的配角。 資本,是用來放大價值的,不是用來釣魚的。 楊振拿著一瓶好醬油,結果一路走到遠洋捕魚,不僅沒撈到金槍魚,還差點把整瓶醬油撒進海裏。 這是「科技感倒醬」走偏後最諷刺的註腳:你可以很會創新,但不能太想一夜翻身。 否則,就不是玩資本,而是被資本「燉」了。 #醬油大王#加加醬油#中國經濟
00:23
青鳥自導自演被抓包 #民進黨 #大罷免 #賴清德
00:29
辛辣提問🌶️ 樂咖開課是想割韭菜?🤔 #shorts
00:12
柴米油鹽的日常街道☀️很熱🔥
17:07
深圳有房價跌破1萬一平米!南京樓市驚現骨折價,中海三盤6折開賣!
08:46
什麼都不缺就缺孩子?中國推「代孕機器人」救生育率?機器代孕恐讓「生育商品化」?【TODAY 看世界】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