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片
頻道
食衣住行
全部
13134
DIY
691
衣著
190
妝扮
368
車
2412
房屋
703
社會
1384
政論
120
美食
3614
烹飪
2803
新聞
204
環保
205
點心
440
休閒娛樂
全部
43747
ASMR
184
小說
1358
戶外
487
日常
2876
卡通
409
民俗
1045
休閒
462
收藏
278
明星
3665
玩具
521
美女
574
音樂
3672
旅遊
1049
神秘
516
配音
327
偶戲
320
動漫
3603
開箱
378
新奇
429
運動
1327
遊戲
4392
電視劇
5911
電影
2616
漫畫
593
綜藝
3050
劇場
569
廣播
333
趣味
1494
寵物
534
魔術
775
教學知識
全部
22664
3C
636
人物
346
人際
51
心靈
932
文化
880
文學
532
生物
115
地理
348
宇宙
455
兒童
248
兩性
886
命理
618
宗教
1760
法律
265
知識
681
科學
691
軍武
968
財經
2434
健康
2676
動物
728
教育
1514
軟體
768
植物
84
園藝
582
演講
123
綜合
688
歷史
1138
職場
219
雜談
435
藝術
497
攝影
366
我要推薦
回上一頁
【法譬如水】疑見不生 心光明淨|十一遍使(六) - 第236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724
498
2025-07-23
51
大愛電視TzuChiDaAiVideo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十一遍使(六) 看到大地草木,一片茂盛,我們在如此舒適、適當的環境中生活,我們人人是否心生感恩? 往往我們的生活中,就是疏忽掉了,應該回報一分感恩心,這都是眾生容易疏忽掉。菩薩對眾生就是不求回報,但是眾生對菩薩,也是要時時感恩。 什麼樣的人是菩薩呢?當然就是在生活中利益我們的,我們都要稱他為菩薩。什麼樣的人,會利益我們的生活呢?從我們的父母開始。父母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生我們、養我們,令我們成長,庇護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無憂無慮長大...
說明
❤️觀看溫馨提醒: 1.取消英文字幕,請按一下「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2.中英字幕版,請進入大愛電視官網該影片下方之「下載」點入觀看。 ----------------------------------------------------------------------- 00:00 十一遍使(六) 看到大地草木,一片茂盛,我們在如此舒適、適當的環境中生活,我們人人是否心生感恩? 往往我們的生活中,就是疏忽掉了,應該回報一分感恩心,這都是眾生容易疏忽掉。菩薩對眾生就是不求回報,但是眾生對菩薩,也是要時時感恩。 什麼樣的人是菩薩呢?當然就是在生活中利益我們的,我們都要稱他為菩薩。什麼樣的人,會利益我們的生活呢?從我們的父母開始。父母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生我們、養我們,令我們成長,庇護我們的生活,讓我們無憂無慮長大,甚至讓我們求學。 求學時,老師也是我們的菩薩,是我們的生命中,開拓我們智慧的菩薩,所以老師也是。除了老師以外,還有益友,很好的朋友,能互相勉勵,和我們作伴。 當然在人群中,除了益友之外,有的朋友讓我們很不稱意、很不順心,但是我們常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不好的型態對我們,我們也要感恩。他們雖然損害我們,但是對我們的智慧,也是讓我們成長,幫助我們的人,使我們成功,我們要感恩。我們有力量做幫助別人的人,我們也是同樣要感恩。我們慈濟人不也是常常說:「付出無所求,不只無所求,還要說感恩,不求回報。感恩能接受我們幫助的人。」 我常常說:「見苦才會知福。」我們若是沒見到苦難的眾生,我們怎麼知道,我們比別人有福呢?所以「見苦知福」。像這樣,是不是他們也是在利益我們?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 我們若是生活在這種環境中,不只是對天地萬物要感恩,即使對周圍的人群,無不都是令我們感恩的人。不過,我們人人都是缺少這一點,時時感恩、事事感恩、人人感恩。 就像大地萬物,在大地上有土地,萬物生長在土地上,土地對一切物都是平等的。大地是平等的,無論有什麼好的種子種下,它也是同樣讓他成長;壞的種子種下,它也讓它成長。好人生在大地上,一樣讓他成長;壞人在大地上,同樣也讓他成長。大地也是我們生命中的菩薩,我們依大地而生。 不過,只有大地就夠了嗎?不夠,還要有水分,水和大地,它是使萬物滋茂,能滋茂大地、滋養大地,讓大地一切生物得以茂盛。 儘管大地對萬物不求回報,即如菩薩對眾生一樣,是不求回報,這種不求回報的付出,稱為「菩薩」。 但是我們生為人,我們應該要懂得感恩。雖然他們無求,我們自己本來就是要懂得感恩,感恩天地萬物、感恩一切群生來成就我們。所以我們如果可以時時感恩心,這不就是,這個世間除了萬物茂盛、氣候溫和、人人和睦,這不就是增添一分美景嗎?這樣美的境界,不就是淨土嗎? 07:44 人人和睦 時時生起感恩心 能為天地增添一分美景 處處皆美的境界 就是淨土 人人既然在這樣美的境界,為什麼我們會常常在這之間,起煩惱、起執著?這是不是很辛苦,就是缺了那分感恩心! 這麼多的辛苦,來自我們的本性受污染。所以該感恩的,我們不知感恩,所以生出很多煩惱,情、仇、怨、恨,這都是從我們的心地生起。 所以我們說「十一遍使」,那種心地的境界,就是缺少我剛才說的,菩薩對天地感恩的心態。就是缺少這些。 我們前面說了,有「我見」、有「有我」、「無我」、「執常」「執無常」。或是不該取的去取,取著別人的規矩,用在我們的生活,或是不求「因」的正確,他只求現成的果報。這都是我們前面說過的,不順道理去行,這樣我們會造很多業。 09:52 十一遍使 即七見、二疑、二無明 七見: 邪見 我見 常見 斷見 戒盜見 果盜見 疑見 ------------------------ 二疑: 疑事、疑理 二無明: 根本無明、枝末無明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疑見」,疑就是容易產生癡的念頭。 因為「疑」就是道理不清楚,真正的道理在我們面前,我們不懂得依教奉行,我們會懷疑,疑心一起就會偏差。所以這個「疑」字,對我們眾生都是有損無益。 尤其我們修行者、學佛人,更不能有疑。我們在諸法「或執有我」,所有的法,諸法有我嗎?諸法無我!我們都已經了解了。常常在說「諸法無我」,好像芭蕉樹一樣,你若一直剝、剝、剝到最後,根本裡面沒有一個實心的東西,都是芭蕉樹的皮一層一層剝。 我們不是這樣嗎?在世間看到的,這個東西是我的,那樣東西我想要,都是「我、我」,這個地位應該是我的,那些利潤應該是我的,怎麼有那麼多「我」呢?這些東西,這些名、這些利,我們的人生只有幾十年,離開了我們的呼吸以後,這些到底是什麼呢?什麼都沒有,唯有我們所造作的一切業。所以在世間,道理看清楚,就沒有什麼「我」了。 「無」,若是執著無,這樣對不對呢?不對,我們看現在的人,天體,他說:「人來到人間,萬物都一樣,其他的動物都沒有穿衣服,為什麼我們要這麼麻煩?還要穿衣服?」也有這種裸體運動。 「無」,又沒有什麼,怎麼會是「無」呢?你既然生為人,人是萬物之靈,我們要有禮義廉恥,我們要有對人的禮節,我們懂得愛別人,我們懂得尊重別人,我們懂得感恩別人,這是我們人類「有」。有這個禮節,這是我應該要走的路,怎麼會沒有「我」呢? 每個人的「我」,順從「有」的禮節,應該要「有」的生活。你說:「無我」,我們要生活,我們要「有」營養,我們要「有」身體,我們要「有」力量,怎麼說「無」呢? 有,我要「有」健康的身體,我要「有」很好的力量,我要「有」很正確的思想,我要「有」…,有。所以我們學佛不能偏執,但是我們行於中道,也不能執常。 有啊!師父說我們不能執「無」,就是要說「有」。「有」就是「常」。「常」還不是又回過去,執「有我」呢?世間真的是無常,雖然有人間,我們一切的生活,周邊的生活等等。 剛才我已經說過,大地一切無不是,我們應該感恩的菩薩,大地也是,它供應我們生活,我們要感恩;水分也是,這些都是。還有人,從父母一直一直,到我們現在周圍一起相處的人,一切一切都有。但是既然是「有」,但是「無常」,有朝一日,無論感情或是緣份等等,世間無常。 所以我們若知道無常,我們更要珍惜現在。所以我們要了解無常,不要執於有常,心想:「我今天沒有回報,今天沒有感恩,沒關係,還有明天。我今天失了這種氣度,但是明天再來彌補。」不可能。我們要常常知道,立地就要趕緊悔改,要能懺悔,要趕緊改過,不要現在不改還要等明天。其實是不是還有機會,讓你彌補呢? 所以我們要常常有「無常觀」,不要執常。如果說不要執常,那「或執非常」,不就沒有常了,無常,我還做那麼多幹嘛?世間一切都是無常,我還有什麼要保護的?這樣也不對。 總而言之,我們要行於中道,今天我們的生活,我們要好好顧好,今天,我們現在的心,顧好我們現在面對萬物,該用的東西、該應對的人,我們應該以什麼態度對物?感恩心。應對的人,我們要用什麼態度應對,尊重。所以感恩、尊重、愛,這都是從我們的內心生起。 各位,我們的心絕對不要起疑。從第七的「疑見」,一直往前推,不離開我們的日常生活,也不離開我們所接受的教法,那種正確,或是不正確的,都為我們說得很清楚。所以我們若是有疑,「心生猶豫」,就「不能決了」,真正的正法在我們面前,我們不懂得把握,不能受用,這就稱為「疑見」。 18:37 「疑見」 心生猶豫不能決了 即使真理現前 也因懷疑而錯失 正法在前也不能受用 若是疑心一起,就無法守志奉道。我們若是守志不堅就容易生疑,志若不堅定就會生疑心,所以從疑而起癡的念頭,所以我們若是疑而後癡。 你看那個「癡」字,是「疑」再加一個「病」,那就是因為有疑,所以心生病,變成了「癡」。癡就不明白道理了,不明白道理,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造業。所以我們大家要很用心。 我們若是多癡,我們對如何在世間,世間的方法如何建立,大家都已經生活在世間,不能忽視了世間法,所以我們在世間法,應該要很了解,剛才開頭師父所說的那些,生在大地,我們開始就要感恩,從父母開始一直一直,這叫做世間法,禮義廉恥,這也是叫做世間法。所以我們處世的世間法,我們要很了解,而且我們要身體力行。 何況我們學佛,學佛要出世,處世我們還要更超越。所以我們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志業。所以出世的精神是什麼?事和理要圓融。出世的精神就是道理,我們不能脫離了軌道,才能投入人群中做事。 無論是理還是事,要能圓融,首先要看人的行為。還記得嗎?師父對大家說過:「人圓、事圓、理才會圓。」我們修行就是要修得,如何做人能做得很圓滿?人若要做得很圓滿,就是我們的見解、行為要正確,見解、行為若是正確,自然做人、對事、對理,都能很圓滿。 22:17 學佛者要以出世精神 做入世的志業 出世的精神 就是「事理圓融」 -------------------- 具備正見、正行 人事理才能圓滿 能做到事理圓融 才會常保快樂的心 所以各位,學佛不離開這個法,時時用感恩心面對一切,時時以正確的念頭,面對萬事萬物。若能如此,人圓、事圓、道理就圓了。不要事事起疑心,要以智慧選擇,不要對正確的道理起疑,所以時時要多用心。 #靜思晨語
01:48
仰望神免除羞愧#兵乾瑋牧師#高雄靈糧堂#線上教會
24:54
剃度出家的11位藝人,罕見露面顯滄桑,網友驚嘆認不出,有人受盡情傷、有人看透名利,最後一位出家真相讓人意外!【曉書說】
07:38
法界曙光A1013──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03:30
晚來的福氣 - 張福來|慈濟充滿愛 20250707
1:56:35
6/16 陳昭瑋 主講《「藝」路上有你-說唱人生萬事》LIVE直播|佛光山惠中寺2025「未來與希望」系列講座5/31-6/28 名人講座,每晚7:30 - 9:00精彩必追!人生向前有路!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