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影片
頻道
食衣住行
全部
12494
DIY
616
衣著
174
妝扮
350
車
2409
房屋
657
社會
1260
政論
105
美食
3509
烹飪
2609
新聞
205
環保
194
點心
406
休閒娛樂
全部
42061
ASMR
245
小說
1253
戶外
446
日常
2764
卡通
391
民俗
992
休閒
444
收藏
260
明星
3610
玩具
487
美女
540
音樂
3587
旅遊
1051
神秘
476
配音
321
偶戲
303
動漫
3461
開箱
354
新奇
403
運動
1263
遊戲
4167
電視劇
5641
電影
2454
漫畫
582
綜藝
2939
劇場
546
廣播
327
趣味
1384
寵物
499
魔術
871
教學知識
全部
21635
3C
594
人物
329
人際
45
心靈
900
文化
869
文學
540
生物
115
地理
325
宇宙
447
兒童
246
兩性
866
命理
588
宗教
1738
法律
253
知識
639
科學
652
軍武
920
財經
2286
健康
2589
動物
683
教育
1463
軟體
717
植物
72
園藝
504
演講
108
綜合
627
歷史
1088
職場
208
雜談
399
藝術
467
攝影
358
我要推薦
回上一頁
完了!飛利浦!淪為貼牌販子!連虧3年,賠了30億歐元,除了商標全是假的!百年巨頭墮落,靠賣「吊牌」躺賺1020億!慢性自殺?奢華背後品質堪憂,昔日輝煌成笑談!
14.99萬
2025-07-19
1,603
長江研報
連虧3年,賠了30億歐元,跨國巨頭飛利浦,淪為「貼牌大王」! 除了商標,啥都是假的!曾經的科技巨頭墜落,連空調、凈化器都是授權代工產品。這個百年品牌在甩賣核心資產後,營收萎縮至194億美元,徹底退出世界500強。 賣完剃須刀、砍掉電視機,百年飛利浦只剩下一塊牌子還在賺錢。 飛利浦這個牌子幾乎是家喻戶曉,作為最熟悉的國際品牌之一,飛利浦一度是「高檔進口」、「質量保證」的代名詞。 回想十年前,大街小巷的廣告、廣播幾乎都在宣傳它,就連逛商場買家電,也總能看到它的身影。說到它最出名的產品啊,非剃須刀莫屬,當年哪個孩子沒夢想過攢錢給爸爸買一臺飛利浦的電動剃須刀呢? 刮胡子的嗡嗡聲,成了無數人記憶中的背景音。可如今當你興沖沖買回一臺「飛利浦」空氣炸鍋,翻到標簽卻赫然發現生產商竟是中國某陌生代工廠——那一瞬間的錯愕,正是飛利浦最真實的現狀。 這塊老牌子已經...
說明
連虧3年,賠了30億歐元,跨國巨頭飛利浦,淪為「貼牌大王」! 除了商標,啥都是假的!曾經的科技巨頭墜落,連空調、凈化器都是授權代工產品。這個百年品牌在甩賣核心資產後,營收萎縮至194億美元,徹底退出世界500強。 賣完剃須刀、砍掉電視機,百年飛利浦只剩下一塊牌子還在賺錢。 飛利浦這個牌子幾乎是家喻戶曉,作為最熟悉的國際品牌之一,飛利浦一度是「高檔進口」、「質量保證」的代名詞。 回想十年前,大街小巷的廣告、廣播幾乎都在宣傳它,就連逛商場買家電,也總能看到它的身影。說到它最出名的產品啊,非剃須刀莫屬,當年哪個孩子沒夢想過攢錢給爸爸買一臺飛利浦的電動剃須刀呢? 刮胡子的嗡嗡聲,成了無數人記憶中的背景音。可如今當你興沖沖買回一臺「飛利浦」空氣炸鍋,翻到標簽卻赫然發現生產商竟是中國某陌生代工廠——那一瞬間的錯愕,正是飛利浦最真實的現狀。 這塊老牌子已經變了味兒——你現在買到的「飛利浦」,未必真是飛利浦造的。它靠賣Logo掙錢,把小家電授權給中國工廠代工,在很多品類上早已不再擁有研發、生產甚至品牌決策權。 飛利浦早年是個「跨界狂魔」,半導體、家電、醫療啥都做。 2000年後,它開始瘋狂瘦身,先是把光刻機業務ASML獨立出去,結果ASML現在壟斷全球高端光刻機,市值是飛利浦的10倍。 之後賣掉家電業務,錯失了智能家居風口。然後押註醫療設備,誰想卻遇上中國醫療反腐和國產替代。最近幾年,飛利浦醫療卻像「踩了香蕉皮」——業績連年下滑、產品頻繁召回、市值暴跌70%,甚至在中國市場被國產廠商「按在地上摩擦」。 飛利浦可以說是步步都沒踩在正確的點上。也難怪被業內吐槽:這波操作相當於「賣掉了會生金蛋的雞,留下了一群吃飼料的鴨子」。 一個百年巨頭,正逐步告別「製造者」身份,轉型成「商標出租人」。 曾經的跨國巨頭,為何淪為了「貼牌大王」?曾經高高在上的行業霸主,怎麽就混到了今天這步田地? 它到底是主動轉身,還是在衰敗中掙紮?飛利浦的故事,是一場看似安靜、卻充滿失控的衰退樣本。貼牌品牌,飛利浦還值幾個錢? 曾幾何時,飛利浦意味著技術、品質和「歐洲製造」,是技術創新的代名詞。從1914年點亮世界的碳絲燈泡,到與索尼共創CD與DVD標準,再到全球首臺家用錄音機,埃因霍溫的實驗室裏誕生過6000項年度專利申請,被譽為「歐洲的貝爾實驗室」。飛利浦在20世紀幾乎貫穿了整個消費電子的輝煌歷史。 1996年巔峰時期,它手握401億美元營收,40萬員工遍布全球,從半導體到CT機無所不造。 不少創新都曾定義了一個時代的生活方式。那時飛利浦剃須刀刀片劃過皮膚的流暢觸感,是「技術領先」最直接的體驗。 提起飛利浦,很多人腦海裏浮現的是剃須刀、電飯煲、音響、電燈泡。但它真正的輝煌,不止這些日常家電。 它曾是歐洲最能「搞技術」的巨頭,幾乎在全球電子史上寫下過每一頁的註腳。 這家公司1891年創立於荷蘭埃因霍溫,最初只做碳絲燈泡。但憑著技術突破和出口擴張,20世紀初就一躍成為歐洲最大燈泡廠商。 進入信息時代,它快速向電子、醫療、半導體等高端製造沖刺。上世紀70年代,飛利浦的全球員工數突破40萬,市值一度進入全球前列。 鼎盛時期,它的業務遍及全球100多個國家,產品線覆蓋音視頻、顯示器件、醫療成像、照明系統、家用電器、芯片設計等幾乎所有主流電子製造領域。 到了90年代,飛利浦的發光道路已經走出實驗室。1996年,其年營收約401.4億美元,位於財富500強排行榜第53名。那時候的飛利浦,不僅是荷蘭國寶級企業,更是歐洲製造業的象征。 在技術研發方面也極為激進。僅在1995年,飛利浦的研發投入就超過30億歐元,占總營收的近8%。它的核心研究中心NatLab,曾經每年能產出多達6000項專利申請。 CD、DVD格式的誕生背後就有它和索尼共同推動的標準化博弈;第一款商用剃須刀、第一臺家用錄音機、第一批可量產的醫療超聲設備,也都出自飛利浦。 在醫療健康方面,飛利浦從X光起家,逐步進入CT、MRI、監護儀等高端設備賽道。靠著技術實力,很快成為僅次於通用醫療和西門子醫療的全球第三大玩家。 其涉足的半導體,NXP(恩智浦)最初是飛利浦的芯片部門拆分出來的;它還做過電視、手機、筆記本電腦,哪怕最終都不敵日韓巨頭,也從未缺席技術潮頭。 彼時的飛利浦,是真正意義上的「什麽都能造」:從燈泡到CT機,從芯片到剃須刀,自己研發、自己製造、自己銷售,撐起了「歐洲製造」在全球市場上的尊嚴。 可當下的飛利浦,早已換了一副面孔。現在市面上能看到的飛利浦產品,從電動牙刷到空氣炸鍋,再到吹風機、臺燈、智能馬桶蓋,種類繁多,覆蓋全面。 但背後很多並非飛利浦親自研發、生產,而是OEM貼牌。這些產品出自中國多個代工廠,飛利浦只提供品牌授權,收取費用。 消費者面對熟悉的藍色Logo,或許還帶著「歐洲製造」的期待。但實際上,它在產品設計、質量控製、技術研發等環節中的參與度,正在逐年下降。飛利浦的角色,越來越像一個品牌批發商。 這種從「造產品」到「管商標」的轉變,看似輕資產,實則意味著放棄了對產品質量與技術話語權的掌控。 品牌的厚度還在,但底層的製造能力已經被一層層剝離。這種變化,也讓飛利浦的「含金量」正在被重估。 但就是這麽一家樣樣精通的超級企業,為何會主動放棄「製造」?答案,隱藏在它過去幾十年看似成功的多元擴張中。 輝煌背後,其實早早埋下了危機的種子。 飛利浦一度將「多元化」視為護城河,從家用電器、音響電視到醫療設備、照明系統、半導體設計、金融服務,幾乎什麽能掙錢就做什麽。這種全產業鏈布局,早期確實撐起了體量,但也帶來了巨大的運營負擔。 尤其到了上世紀90年代末,全球科技產業加速重構,「專精化」成為新趨勢,而飛利浦仍在「廣撒網」。過度分散的業務線,令其資源投入嚴重稀釋。 例如醫療影像和電視製造這類完全不同賽道,都需要大量資本與研發,而飛利浦在多個方向上全面開火,最終導致「樣樣通、樣樣松」。 管理層問題同樣頻發。自1981年至2001年,公司先後更換了5任CEO,其中最短的任期只有1年。 此外,亞洲製造業的崛起對飛利浦的打擊尤為致命。日韓企業在電視和音響市場突圍,中國企業則在照明與家電領域彎道超車。飛利浦過去賴以生存的「歐洲製造」優勢,逐漸失去競爭力。 公司的營收也持續萎縮,財富500強的排名一路下滑。2018年,其營收為280.7億美元,僅相當於1996年的70%,排名跌至第423位。到了2019年,飛利浦甚至完全跌出了榜單。 到了2024年飛利浦營收降至194.93億美元,不到1996年水平的一半。 這一切的根源,正是當年看似風光無限、實則攤得太大的多元擴張戰略。而接下來,我們將看到,當它選擇輕裝上陣、轉型品牌授權商之後,飛利浦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飛利浦真正的轉折點,出現在2001年。 那一年,飛利浦的半導體業務在互聯網泡沫沖擊下,年虧損超過10億歐元。高企的研發成本、多元化帶來的內耗、全球製造格局的劇變,一齊反噬了這個龐然大物。 飛利浦決定「斷臂求生」,最早動刀的是消費電子業務;2004年,以3.58億美元將PC顯示器業務賣給了冠捷科技。2006年,又將移動電話業務出售給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2006年,將其半導體業務80.1%的控股權出售給由KKR、貝恩資本等等私募股權基金組成的財團。 2010年,將中國區的電視機銷售、配送及采購等業務外包給冠捷科技。 2014年,飛利浦將LED業務和通用照明業務整合組成獨立公司飛利浦照明,又把LED芯片製造和汽車照明業務,合並成一家名為亮銳的公司。 2016年,飛利浦將亮銳80.1%的股份賣給阿波羅旗下基金。 2018年,飛利浦照明正式更名為「昕諾飛」,徹底與飛利浦分家,開始了獨立運營。2018年,飛利浦將凈水器、飲水器、濾芯、熱水器、坐便器、淋浴器、按摩、健身器材等相關品類授權賣給了德爾瑪。 還有一種是品牌授權。飛利浦經營百年內,從未自行研發生產過空調。2018年,飛利浦將品牌授權給中國企業恩博力電器,由後者生產、運營,飛利浦空調這才得以進入中國市場。 飛利浦空調,是典型的「貼牌」產品。公開資料顯示,恩博力電器拿到了長達10年的續簽合作協議,還獲得了出口的權益。 飛利浦就是靠生產碳絲燈泡起家的。照明業務,堪稱飛利浦發家的根基。誰能想到,飛利浦連自己的老本行都舍得砍掉。 2021年,飛利浦宣布以37億歐元將其家用電器業務出售給亞洲最大私募基金高瓴資本,加上為期15年的品牌授權凈現值7億歐元,總交易額達44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近340億元。 飛利浦不僅將掛燙機、電熨鬥、吸塵器、咖啡機、空氣炸鍋等廚房小家電以及空氣凈化器等產品賣給了高瓴資本,還附帶賣掉了15年的品牌授權。 市面上的飛利浦牌掛燙機、電熨鬥等小家電,已經和飛利浦沒有直接關系。 「貼牌」飛利浦空調,不僅能在中國市場賣,還能出口海外市場。一種是自持品牌。剩下的剃須刀和電動牙刷等少數品類,飛利浦沒有拆分、售賣,而是自己持有。 飛利浦空調的生產廠、製造商、申請人都是恩博力,恩博力拿到了飛利浦空調的品牌授權,自行組織生產。 飛利浦凈飲機的生產廠是紹興摩納凈水科技,製造商、申請人是上海水護盾健康,上海水護盾健康是德爾瑪的子公司,也就是品牌獲得方,紹興摩納凈水科技是德爾瑪的代工廠。 這意味著,今天你在商場買到的「飛利浦」剃須刀、空氣炸鍋、電動牙刷,甚至照明燈具,都很可能是由不同的中國代工廠製造的。他們付出品牌授權費,貼上「PHILIPS」標識,再賣回給全球消費者。 據悉,2024年飛利浦特許使用費收入約4.19億歐元。占總營收的3.4%。而這部分,幾乎沒有什麽固定成本,等於坐著收錢。 雖然貼牌模式看起來輕資產、高利潤,但實際上正在一點點消耗品牌價值。 因為貼牌模式讓企業失去了對產品質量的嚴格控製,一旦產品出現問題,消費者罵的卻是「飛利浦」。在2020年至2023年期間,飛利浦的真空臥式吸塵器、電吹風、電烤箱、牙刷頭等部分進口消費品就已經出現了質量安全不合格的問題,隨著授權數量增加,品牌的信譽就會逐漸被稀釋。 歸根結底,這不是轉型,而更像是一場「變現」——把積累多年的品牌歷史換成現金,把曾經的技術優勢拆解成碎片,分批賣給時間和市場。 一個擁有百年歷史的品牌,從曾經掌控全產業鏈的自主運營,到如今依賴貼牌生存,飛利浦這場「瘦身」行動,割舍的已不僅僅是業務,更是昔日的輝煌與榮耀。 #飛利浦#貼牌大王#品牌價值
09:44
宜昌投入10億排水工程,一下暴雨全城淹!宜昌特大狂風暴雨,樹葉滿天飛,雨水像橫飛的瀑布!
08:21
中國又一個債務暴雷!全國古鎮批量倒閉,蕭條現狀如同鬼城。曾經投資千億如今卻無人問津#真實中國
10:14
西安一到下雨天就是堵,街道上的水能把人臭死,西安被水淹啦!YouTube
00:55
細思極恐!🔴何時整肅異己變得跟呼吸一樣自然? @高級酸新聞台AmazingNews #shorts
1:59:53
【瓦解毒品帝國】24歲高材生化名「法老」創毒品帝國!暗中賣芬太尼2年賺5億多台幣?/海上火燒船演變黑吃黑命案?揭密宮廟主委成亞洲大毒梟/咖啡豆商遭600萬買凶奪命!愛家父親竟是黑幫毒品顧問?《重案組》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