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譬如水】 諸漏盡 煩惱輕 - 第262集|水懺|慈悲三昧水懺| 20250812

1,302
2025-08-11
72
大愛電視TzuChiDaAiVideo
❤️觀看溫馨提醒: 1.本節目外掛英文字幕,可使用YouTube自動翻譯功能,轉為您想收看的語言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自動翻譯→ 選擇語言。 2.取消英文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 00:00 諸漏盡 煩惱輕 寧靜的境界,是諸佛菩薩的心境,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這種心境,希望我們人人能去除煩惱! 煩惱有多少種?煩惱來自各種見解,所以我們前面也說過了,「六十二見」,還有「九十八使」,九十八種的煩惱在驅使我們,由不得自己。 難道只是「九十八使」而已嗎?還有「百八煩惱」,一百零八種煩惱,只有這些而已嗎?不只!佛陀說:「八萬四千煩惱。」要如何解釋能讓大家很清楚?能在心和外面的境界接觸,能馬上提起警惕?任何見解和外面的境界接觸,我們會發生...
❤️觀看溫馨提醒: 1.本節目外掛英文字幕,可使用YouTube自動翻譯功能,轉為您想收看的語言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自動翻譯→ 選擇語言。 2.取消英文字幕,請按「設定」(螺絲帽)圖示 ,點選「字幕」 → 關閉。 ----------------------------- 00:00 諸漏盡 煩惱輕 寧靜的境界,是諸佛菩薩的心境,我們學佛就是要學得這種心境,希望我們人人能去除煩惱! 煩惱有多少種?煩惱來自各種見解,所以我們前面也說過了,「六十二見」,還有「九十八使」,九十八種的煩惱在驅使我們,由不得自己。 難道只是「九十八使」而已嗎?還有「百八煩惱」,一百零八種煩惱,只有這些而已嗎?不只!佛陀說:「八萬四千煩惱。」要如何解釋能讓大家很清楚?能在心和外面的境界接觸,能馬上提起警惕?任何見解和外面的境界接觸,我們會發生什麼樣不應該的煩惱? 這種起心動念,我們是否常常警惕?若要警惕,唯有將法放在心中,法在日常生活中。我不是告訴過大家:「佛法要生活化,菩薩要人間化。」 對啊!菩薩的境界在人間,我們的心如何能寧靜,和菩薩的心境相同嗎?我們若和菩薩的心境相同,我們就接近佛的心境,所以佛與法,應該是在人間,以及我們的生活中。 否則,我們日常一直都是受煩惱,使我們起心動念,受許多無明驅使我們,如此,一天的時間沒有一刻停息下來。 若如此,再來就說:「晝夜熾然,開諸漏門,造一切罪。」 這種煩惱,前面所說的見解,或是驅使、煩惱使,不論多少,對我們都是晝夜熾然,好像火不斷在我們心中燃燒! 人家如果說:「我是忙到心狂火燒;我是氣得真的心狂火燒;我很煩惱,心狂火燒。」心狂,就是無法安住,不由自己喪失了理智,理智在哪裡呢?所以無法安住下來,這是心病,稱為「心狂火燒」,火會燒盡一切。 05:36 心受無明驅使起煩惱 猶如心火晝夜熾然 煩惱不止、理智難安 終將減損福慧 想想看,我們的心,那種心狂火燒,這是多麼嚴重的事!這就是一個煩惱,這種煩惱的種類很多,讓我們的心無法平靜。 為何會如此呢?不是常常說:「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既然我們的心和佛的心都相同,為何我們的心會有這麼多煩惱?為何我們會靜不下來?就是因為如此,打開了漏門! 記得嗎?「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大家的心原本很清淨,只因一念無明生起,生出了三細,三種很細微的煩惱,貪、瞋、癡,一直衍生衍生下去,一直到無量無數,見解、煩惱、使等等。無量數一直生起的煩惱,只是開了漏門,所以我們會造很多罪業。 何謂「漏」?「漏」即是煩惱,後面會再解釋。 08:00 (懺文) 惱亂賢聖 及以四生 遍滿三界 漏門一開,一切罪既然已經造了,我們就「惱亂賢聖,及以四生,遍滿三界。」多麼厲害!只要我們煩惱門一開,我們所做的一切,舉止動作、開口動舌,無不都是害人不利己,不僅是害人不利己,也擾亂家庭、擾亂社會。 普天之下,不知出現多少,如菩薩一樣的智慧者、賢人,都是一直要用何種方法來教化,讓人人能明白道理,讓人人能知道,如何見不賢而內自省,看到不對的事情,我們能即時反省? 很多賢人希望當模範讓我們看,來教導我們。但是多少人,都是違背賢人的教化!所以他們很擔憂,為了眾生不受教,所以諸賢也被我們擾亂了。不只惱亂了諸賢聖以及四生,遍滿三界,這都是人的煩惱。 你看!除了諸佛菩薩很無奈,心難過之外,我們就是對四生造罪。四生我們都去侵害它。 侵害人,就是胎生,「胎生」除了人以外,牛、馬、鹿等等,這都稱為胎生;除了胎生以外,「卵生」蛋,不論是雞、鴨、鳥等等;不只這些,在濕地中還有「濕生」,濕生也是一樣,也是先產卵,雖然它在水中,在很濕的地方,這是濕生;還有一種是「化生」。這叫做「四生」。 各位,凡是有生命之物,不離這四種所生,所以凡是這四生,都是有生命的,以四種形態出生,這四種生物都不離開三界。 我們的煩惱一造成,如此普遍,你們想想看,人和人之間互相爭鬥,為了貪口欲的習性,你看多少生靈被殺、被害? 尤其是現在,會影響整個天氣,氣候的轉變,都不同,氣候都亂了,這都是人,人的煩惱所造的業力,真的很可怕。所以我們大家要知道,這些煩惱,我們若是一天不改,一天的業就增加。有時候一天的業,三業普遍到百八煩惱叢生。所以我們要趕緊改,我們若不改,諸佛、菩薩、賢聖,都為我們擔憂。 13:14 煩惱門一開 舉止動作、開口動舌 易損人、亦害己 及時改過能止惡業 「漏」,何謂「漏」?煩惱的異名,應該是煩惱,但是此處說成「漏」;「漏」的意思就是法裝不住。 剛才不是說過,諸賢聖人到人間要來教我們,設種種方法要教導我們。但是眾生剛強,難調難伏,就是因為,他們傳授給我們的教法,我們都沒放在心上。 我一直說:「佛法生活化。」我們生活中,是否運用了佛法?運用諸佛、菩薩的教法了嗎?我們就是沒有!為什麼沒有?說了這麼多的法,漏掉了、忘記了。當下在聽的時候有道理,有道理,我應該改;但是過了之後,時過境遷,這個時間經過之後,後面的境界現前,所以我們很快就恢復了凡夫心,充滿了混濁煩惱。這稱為「漏」。 因為我們的心,應該要用水,不斷不斷清除心中的煩惱。煩惱累積很多,但是水裝不住,就是如此的意思才稱為「漏」。「漏」就是煩惱,因為沒有水可以清洗,所以「漏」就是煩惱的異名。 「漏」是總攝於三界,煩惱是遍滿三界,所以三界的煩惱稱為「三漏」。眾生大多具足三漏,尤其是欲界的眾生。 前面百八煩惱,九十八的煩惱,其中都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凡夫欲界的煩惱都是充滿欲念,產生了很多煩惱,去造了很多業,所以在三界中,「漏」很普遍。在欲界有「欲漏」,色界有「色漏」,無色界有「無色漏」,所以在三界中充滿了煩惱。 哪怕是無色界,沒有物質,怎麼會有煩惱?但是微細的煩惱,還有如同人靜下來時,很靜的境界中,但是你還是在起心,還是動念,離開境界還是一樣動念。所以這種很微細的思惟,在欲界、色界、無色界,無處不在,就是充滿了煩惱,所以這很可怕。 在《法華經序品》中,不是有這句話嗎? 18:09 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 《法華經‧序品》 《法華經》中,佛陀是教菩薩法。你要如何才能走上菩薩道,接近佛的境界?唯有去除煩惱,去除煩惱就是「漏」要盡。 如同桶子有漏洞,我們要趕緊修理、補好它,法才留得住。我們如果有煩惱,就像東西,只能裝髒東西,卻不能裝水,有漏洞的桶子一樣,所以我們應該要修補好。因為我們曾經有過,我們曾經漏過,所以才需要補;否則本來就是清新的東西,怎麼會漏呢?就不會漏了。 本來就是如此清淨,因為我們破壞了,一直破壞。被什麼破壞?煩惱所破壞,多一個煩惱,多一個漏門;再多一個煩惱,又多一個漏門,再多了一個漏的門。所以我們現在要修補回來,所以我們這叫做修行。 從佛在世時聽佛說法,從方便法一直到開啟菩薩法,這中間就是要一項一項,一直去除。煩惱去除一項,漏的地方就把它補起來,它不會再漏掉。不再漏掉就是法存在,法存在就是煩惱消除。 所以《法華經》中,這句話如此簡單,其實真的要達到,完全清淨、漏盡,還是很遙遠的路。 前面那些煩惱,你若沒有通徹了解,無法「見境法生」,絕對是「見境生心」。生什麼心?煩惱心!在此處聽法,時過境遷,煩惱復生,因為法不存在心中,漏掉了。 所以期待大家能,諸漏已盡,無復煩惱,這是佛陀對我們最大的期待。 21:23 修行要讓法常住於心 將漏處修補妥當 不再有漏 才能達到諸漏已盡 無復煩惱的境地 各位,時間過得很快,現在的世間是壞劫,現在的諸佛教法好像是末法,已經到末法的尾端了,法不知何時會完全消失。你我如果不提起使命,法在我們身上去實行,我們要如何教導眾生?口說的法,很快就會變了,一句話流傳,超過第三個人就不同了。法如果用在我們的身上,將我們的習氣去除,將法用於日常生活中,以身受教,若能如此,才不會很快就變了,法就消失了,不要如此! 現在時至末法,世間是壞世間的時刻,所以我們的使命很大,請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靜思晨語
00:00
到龍山寺第一個要拜(中文字幕) 自誠和尚梁皇寶懺開示05 END.
00:00
20250724琴與爐禱告會|高雄靈糧堂禱告會
02:58
跟隨神反遭逼迫?看透撒但的真相,走到底!
31:09
【我家會客廳】- 使命門徒的婚姻現場---獨家專訪董家驊牧師的婚姻家庭故事(上)
47:23
主日講道|愛得瀟灑!/林羅麗斯牧師|20250727|阡陌社區浸信會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