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廉價烤鴨!18元一只!工業化速成鴨!28天出欄+18個月冷凍肉,靠保水劑、嫩肉粉"回春",批發價僅8元卻偽裝現烤,利潤高達300%!肉鴨產業鏈背後的恐怖真相:「零整比」竟比奔馳還高!

3.04萬
2025-07-26
343
長江研報
廉價烤鴨!18元一只!28天出欄+18個月冷凍肉,靠保水劑、嫩肉粉"回春",批發價僅8元卻偽裝現烤,利潤高達300%。 伏天至,熱難耐。 走在街頭,偶然發現一家烤鴨攤,招牌上赫然寫著「18元一只烤鴨」,不禁讓人眉頭一皺,心生疑惑:一只活鴨的成本至少50元,加工之後怎麽反而便宜了?會不會又是科技狠活? 這些傳言往往用「來路不明」「速生鴨」「無毛鴨」等聳人聽聞的字眼來吸引眼球。 近年來中國的大街小巷都悄然冒出了不少烤鴨店,而且每一只烤鴨,只賣20元左右。給人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感覺。 它們幾乎都在門口支著一個不銹鋼旋轉烤箱,一只只烤好的鴨子在裏面不停轉動,色澤紅潤泛著誘人的光,香氣四溢,誘人難擋。 價位親民的18元烤鴨,加上烤鴨店的誘人宣傳下,不少人的口水都忍不住從嘴角滑落。 在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中,鴨子總能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炎炎夏日,民...
廉價烤鴨!18元一只!28天出欄+18個月冷凍肉,靠保水劑、嫩肉粉"回春",批發價僅8元卻偽裝現烤,利潤高達300%。 伏天至,熱難耐。 走在街頭,偶然發現一家烤鴨攤,招牌上赫然寫著「18元一只烤鴨」,不禁讓人眉頭一皺,心生疑惑:一只活鴨的成本至少50元,加工之後怎麽反而便宜了?會不會又是科技狠活? 這些傳言往往用「來路不明」「速生鴨」「無毛鴨」等聳人聽聞的字眼來吸引眼球。 近年來中國的大街小巷都悄然冒出了不少烤鴨店,而且每一只烤鴨,只賣20元左右。給人一種「買到就是賺到」的感覺。 它們幾乎都在門口支著一個不銹鋼旋轉烤箱,一只只烤好的鴨子在裏面不停轉動,色澤紅潤泛著誘人的光,香氣四溢,誘人難擋。 價位親民的18元烤鴨,加上烤鴨店的誘人宣傳下,不少人的口水都忍不住從嘴角滑落。 在中國的傳統飲食文化中,鴨子總能占據一席之地,尤其是炎炎夏日,民間有「大暑老鴨勝補藥」的說法。「入伏一只鴨」,成了不少地方的飲食習俗。 北京烤鴨198塊錢一只,街頭烤鴨卻只要18塊錢一只,同樣的金黃酥脆,價格卻相差13倍!這些廉價烤鴨到底用什麽來做的? 不少網友直呼:「太便宜了,一定有貓膩!」 甚至有人擔心:「是不是用的死鴨、病鴨?或者是回收鴨肉翻新?」 「這樣的烤鴨真的安全嗎?」「它的食材來源可靠嗎?」「我到底該不該買?」 在輿論發酵的背後,不只是價格邏輯出了問題,更是一次關於食品安全、消費心理和行業潛規則的全面拷問。而真相往往並不簡單。 是商家賠本賺吆喝,還是背後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經濟法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究這18元烤鴨到底「香不香」。 我們都知道,中國人是「吃貨中的戰鬥機」。一只鴨子,在中國人的手裏,能吃出八種做法、十幾種部位: 鴨脖、鴨掌、鴨舌、鴨腸、鴨胗、鴨心、鴨血,甚至鴨油、鴨骨架,都能變廢為寶。「全鴨經濟」,才是烤鴨便宜的第一個核心秘密。 那18元街頭烤鴨,其實只是「鴨身」部分:也就是軀幹。 而那些利潤更高的「鴨脖鴨舌」們,早就被加工廠提前分揀出來,走上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商品鏈條。 比如,鴨脖論根賣、鴨舌一包20多元,甚至比整鴨還貴。換句話說,街頭烤鴨只是「剩余價值」的體現。 加工廠拆解完「值錢的部位」後,鴨身以極低的價格甩給烤鴨小攤,自然能賣得更便宜。就像豬的豬頭肉、豬蹄、豬耳朵一樣,一頭豬全身都是寶——鴨子也一樣。 有人說:「可活鴨市場賣的明明就是20元一斤,5斤就是100了啊!烤鴨咋還能只賣18?」 關鍵在於——你看到的「活鴨」,和你吃的「烤鴨」,根本不是一個品種。 市場上活鴨,一般是本地農戶養的老土鴨、菜鴨,這種鴨生長周期長、肉質好、脂肪厚,成本自然高。 而烤鴨,尤其是街邊攤上的烤鴨,多數用的是白條鴨、櫻桃谷鴨、或者更廉價的小白條鴨。它們有幾個「工業化優勢」: 生長周期極短,最快28天就能出欄;體型小、飼料少、轉化率高;便於統一屠宰、冷鏈配送、標準化加工。28天就能出欄?難道不是靠激素「催」出來的「速生鴨」嗎? 還真不是。這是育種家通過不斷的遺傳改良培育的新品種,特點是飼料轉化效率更高、從而長得更快。用育種術語講叫「料重比更高」——白條鴨的料重比在1.6:1左右。 這就像「工業番茄」一樣,雖然不一定好吃,但能大批量生產,性價比高。 很多烤鴨攤並不是自己養鴨,也不會整只去市場買活鴨,而是直接從大型養殖廠進貨,拿現成的白條鴨回來加工。 批發價,常常低到你想不到:有的白條鴨,出廠價只要8-12元一只。這也是為什麽你能用一頓外賣的錢,吃上一整只烤鴨。 有人不服:「你看全聚德、便宜坊,一只烤鴨賣到兩三百,難道他們就賺我們傻錢?」 當然不是。不是所有烤鴨都便宜,「貴的也有貴的道理」。烤鴨的價格,除了鴨本身的成本,還有人工、場地、品牌、服務、運營在裏面。 在全聚德吃一只烤鴨,流程是這樣的:專人宰殺;風幹處理;吹氣、掛爐;片皮、擺盤、佐料配齊;餐廳堂食、環境、服務、稅收…… 每個環節都是成本。街頭買的那只18元烤鴨,可能就是成品冷凍鴨子,拿回來簡單刷醬加熱,五分鐘出爐。 這就是品牌的溢價邏輯,也是「街邊經濟」和「餐飲連鎖」最大的差距。 肉鴨產業鏈 白羽肉鴨是最主要的肉鴨品種,主要用於3類食品加工:大型烤鴨坯、大白條鴨(櫻桃谷鴨)、小白條鴨。 大型烤鴨坯用於加工北京烤鴨、廣東廣西燒鴨等,飼養期60天左右,飼養成本每只約25元。 大白條鴨飼養期也是40天左右,主要用於加工鹹水鴨、鹵鴨、醬鴨等,可以是整鴨或分割產品,飼養成本每只約15元。 這種鴨子飼料轉化效率特別高,吃一斤六兩飼料就能長一斤肉。同樣養殖40天,櫻桃谷鴨的體重能輕松超過6斤。 超市冷櫃裏買到的基本上就是這類鴨肉。這也是為什麽那些假牛肉、假羊肉很多都是用鴨肉來冒充的原因之一。 而小白條鴨,正是「18元烤鴨」的主角,養殖戶針對小型烤鴨和香酥鴨這兩個品類,采用了特化型的養殖標準,只需要30天左右,就能迅速出欄一批批3斤左右的輕量級選手。 屠宰後全凈膛重兩斤左右,烤製成熟食後重量約1.6斤左右,市場策略是一個3口之家一頓吃完。最後在街頭烤鴨店裏,18塊錢一只出售。 其實坊間早就有這樣的疑惑,很多人對這種成本與售價完全不對等的現象百思不解。於是有一種觀點逐漸成為普遍認知:街邊的烤鴨千萬不要買,那種鴨子不一定是怎麽來的!而一眾家長,更不會給孩子買來吃這種東西。即便是街邊烤鴨香飄十裏,即便偶爾吃一次之後也並沒有跑肚拉稀。 常見的街頭烤鴨,之所以便宜,就在於它已經把鴨子身上最值錢的部分都拿走了。 一只18塊錢的街頭烤鴨,核心原料,是成本只有10塊錢出頭的「白條鴨」。它的鴨毛、鴨內臟、鴨血,在宰殺過程中,就已經被出售掉了。在羽絨服廠、火鍋店、鹵味店等市場都有大量需求。相對來說,白條鴨肉反倒成了急需處理的壓倉貨。 一只小鴨子,光是鴨毛就能賣兩三塊,鴨腸、鴨胗、鴨舌也能賣錢,光是鴨附件的價格,就已遠超毛鴨的收購價。 從商業價值來說,這只白白凈凈,整整齊齊,體體面面的鴨子,才是真正的下腳料。 而這所謂的「下腳料」經過食品工廠的腌製和預調味,到了商家手上,已經是合格的半成品了。老板只要掛到爐子上慢慢轉起來,烤好以後撒上辣椒面、孜然粉和芝麻,就能賣給你了。 全程「傻瓜式」操作,烤鴨子不比吃鴨子難多少,哪怕賣你18,老板還是有得賺。 你以為買的是一只烤鴨,其實產業鏈賣的是鴨子的全身。產業鏈早已通過品種分化、價值重構、效率革命和信任博弈,完成了一場關於性價比的精準計算。 下面為大家仔細算了從養殖到加工全鏈條的成本賬。 農戶飼養環節——1日齡雛鴨每只3元,飼養至30日齡的飼料成本每只約7元,防疫成本每只約0.05元至0.1元,消毒等藥品每只約0.1元,人工、鴨舍及其設備折舊等攤下來每只約1元。算下來小白條鴨的飼養成本為每只11.2元。在良好飼養管理條件下,農戶能夠獲得每只2元左右的養殖利潤。 屠宰加工環節——屠宰加工小白條鴨的成本共計約每只15元。其中,從養殖戶收購活鴨成本13元左右、屠宰加工與冷藏成本約為2元。每只小白條鴨的出廠價在8元左右。成本15元、售價卻只有8元,加工企業豈不是虧了? 別急,還有其他賺錢路子。每只小白條鴨的鴨毛絨可售3.0元,鴨胗1.1元,鴨掌1.8元,鴨舌0.8元,鴨腸0.53元,鴨翅0.3元,鴨食管、鴨血、鴨油、鴨心、鴨肝等0.5元。沒錯,這些都是涮火鍋的常見食材。這樣再算一算,毛銷售收入每只有16.23元,減去15元成本,每只小白條鴨的利潤為1.23元。 烤製環節——小白條鴨胴體出廠價8元,加上批發流通環節(含冷藏費、運費等)每只3元,以及2元左右的烤製成本,總成本為13元。比起18塊錢的售價,5元的利潤還是過得去的。 從養殖到加工再到銷售,低價烤鴨的背後是一條高效運轉的產業鏈。完整的產業鏈讓養殖、加工、銷售無縫銜接,不僅降低了邊際成本,還通過副產品的開發,提高了整體利潤。 #烤鴨#肉鴨產業鏈#街邊食品
02:41
什麼樣的人會被開除
09:56
川普閃電式襲擊伊朗核設施 《紐約時報》指出讓中國調整對台戰略?郭正亮:B2敢飛進中國嗎?漢光41號史上動員最多 蔡正元直言不切實際?【 #風向龍鳳配】20250627
06:20
北京小学生空降职场,实力碾压985实习生,太牛了
24:16
【雷倩】規則化為槍炮的全球戰爭 越南長期佈局不見得站劣勢?「川皇」最大政績 大而美法案後執政態度將有轉變?中國稀土優勢未來依然掌握在手?| #風向龍鳳配 20250704
22:36
她因為工作太努力遭同事排擠舉報,結果竟揭開了一起驚天大案!

༺ 資料蒐集來源: YouTube
本站不需註冊加入會員,保障個人隱私,完全不用Cookei